第二十八章 星君(中)(3 / 6)
起了还得起名字时,已经是破晓时分了,所以戚少保就有了继光这个名字。”
这时,场下传来了善意的笑声。
“戚公景通一生官运很好,从登州卫指挥佥事到大宁都指挥使,后来还做过京营的神机营副将,这个职位戚少保后来也做过。”
“虽然戚公景通不如其子那般惊才绝艳,却为人正直,为官清廉,也正是这样良好的品格,很好的影响了他的下一代,也就是戚少保,所以戚少保带兵秋毫不犯,去世后更是家无余财。”
“嘉靖二十三年,十七岁的戚少保继承了祖上传下来的世袭军职,登州卫指挥佥事。而这个职务,还要从至正十三年开始说起。”
“至正十三年,本朝太祖高皇帝攻克定远,一个忠厚老实的汉子投效军中,成为了高皇帝的亲兵,他的名字叫做戚祥。戚祥虽然才具上不及当时的那些名将,却最是勤勤恳恳,上司交托的事情都会用心做好。到了洪武十四年,丽江王傅友德、凉国公蓝玉远征云南,戚祥英勇殉国。”
“战后,高皇帝接到了阵亡将士名单,在那上面他看到了这个熟悉的名字,从而想起了那个曾经跟随在他的身后,一生老实本分、兢兢业业的身影。于是,高皇帝在圣旨上写上了这样的一段话:授戚祥之子戚斌为明威将军,任职登州卫指挥佥事,世袭罔替!”
在中国人眼中,无论自己是否成功,没有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功成名就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并不是贬义词,而是一种梦想的寄托。而戚祥的故事正应了这一点,虽然他没有惊才绝艳的才能,但是他凭借着努力为后人应得了施展才能的平台,这才有了他的后代戚继光名留青史的机会。
“嘉靖二十五年,戚少保被朝廷任命管理登州地方卫所的屯田事务,当时山东沿海一带遭受到倭寇的烧杀抢掠,于是,戚少保写下了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诗句,渴望着有一天能够指挥大军,杀贼护民。”
“嘉靖二十八年,戚少保考中了武举人。第二年,戚少保去京城参加会试,准备拿下武进士,甚至是武状元的时候,庚戌之变爆发了,戚少保奉命守卫京师九门。这期间,他写下了《备俺答策》,得到了朝廷的高度评价。庚戌之变结束后,朝廷下旨山东卫所参加防秋,戚少保历年皆有参加。”
“嘉靖三十二年,受刚刚复出的万历朝首辅张居正的举荐,戚少保晋都指挥佥事,负责管理登州、文登、即墨三个备倭营及其下属的二十五个卫所,防备骚扰山东沿海的倭寇。”
“记得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