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锁住自己的铁链(2 / 6)
所付出的代价,其中很大原因出在弗格森身上。
苏格兰老头儿一手要成绩,一手要变革,最终一手打造了个四不像出来。
在曼联队拿下三冠王的赛季里,球队的攻势主要从两翼发起,中路攻势除了远射之外,很少有直塞或者肋部的传切配合。如此一来,球队的两名边锋干的是突破后下底传中的活,两名前锋的主要职责是抢点破门,两者之间的联系方式非常单一。
这种简单粗暴的进攻方式主要以冲击力见长,颇有一招鲜的味道,并不符合豪门地位,也很容易被对手针对。于是在接下来的赛季里弗格森开始在阵容里尝试变化,卢伟先是取代了吉格斯,以边前腰的形象出现。范尼这种重型坦克依然是黑风双煞的翻版,但脚下活更细,得分能力也更强一些。与此同时,索尔斯克亚成了二前锋,在荷兰人吸引对手注意力的情况下寻找破门良机。
最终结果还不错,球队的进攻套路丰富了不少,面对弱旅时胜率极高,最终轻松摘得联赛冠军,也给所有人以“改革非常成功”的错觉。
自家人知自家事,弗格森很清楚,球队的变化只是小打小闹,没有动筋骨。何况边前腰又不是首创,阿森纳早在97赛季就已经玩的得心应手了。
于是在这个赛季里,卢伟的位置被固定在中路,成了正儿巴经的前腰,吉格斯重回主力位置,左路突破依然犀利。姚厦虽然脚下毛糙,但边路爆破是一把好手,传中水准也不可同日而语,渐渐占据了球队的主力右前卫位置。斯科尔斯与基恩这对全能搭档撑起了球队的腰杆,攻防两端发挥都不错。
按理说这样的阵容在联赛里应该势如破竹才对,怎会在17轮战罢只积35分?
原因有两点,都让人头痛。
其一,冠军综合征迁延日久,球队表现不温不火,缺乏冠军之师应有的霸气,颇有点小富即安的味道。
其二,球队的战术体系中,需要两名边后卫不断插上助攻,两名边前卫则需要扩大活动范围,在肋部多做文章。而在实际比赛中,加里内维尔与西尔维斯特都是传统英式后卫的踢法,助攻上去往往就是一脚传中,缺乏变化。
除此之外,吉格斯与姚夏在中路的作用明显不如边路,与卢伟的配合也比较容易套路化,很难有让人眼前一亮的发挥。范尼则是大爷球的踢法,禁区里很少挪窝,与队友之间的配合也往往有来无回。
这些问题综合在一起,造就了一支高不成低的就的球队,再加上赛前轻视对手,比赛状态过于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