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 自比项橐(4 / 6)
丝毫的赢面。
被这几个人质疑,高大全也不着脑,很是淡定的说道:“诸位博士,你们攻击我的点,好像都在我的年龄。难道年幼就不能做博士?天下何时有的这条规矩?”
八大博士一时语滞。
明面上,确实是没有这个规矩的。
但是这早就是不成文的潜规则了。
高大全打破了这个潜规则,偏偏他们还不能说,因为太学生大多都是年轻人,在年轻人面前主动表示规则要打压年轻人,那是在给高大全助攻。
所以他们没办法直接反驳高大全,只能另辟蹊径。
程颢训斥道:“年龄当然不是做博士的绝对依据,但是你如此年纪,行事又不成熟,如何教导别人?”
“我行事不成熟?或许吧,但是我高某人做人做事顶天立地。官家犯了错,我一样敢打他。太后虽然位高权重,但是高某在知道她乃奸诈之人的情况下,一样会出面揭露这一切。高某的人品,天下有口皆碑。这如果算是不成熟的话,那高某宁愿永远做一个不成熟的人,也希望把这种不成熟的品质教给所有的太学生。”高大全义正言辞。
程颢想弄死高大全的心都有了。
尼玛占据了道德制高点的人就是恶心啊,他连反驳都不敢。
不过程颢没话了,高大全却有话说。
“程博士博览群书,可知道项橐此人?”
程颢面色一变。
他当然知道项橐。
高大全一说出来这个名气,他心中就暗叫糟糕。
“诸位想必也都听说过项橐吧,孔圣人乃是至圣先师,可是依然尊七岁的项橐为师,这才是大胸襟大气魄。诸位都自认为孔圣门徒,为何无人继承孔圣这种胸襟?”
高大全的质问,让在场所有人都无言以对。
因为项橐这个人的名气确实太大了,又牵扯到了孔子,他们根本连反驳都不敢反驳。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就是孔子在遇到七岁的项橐之后发出的感慨。
很多年前,九州还是各州乱战的局面。
孔子周游列国,途中遇到七岁的项橐。
正巧孔子坐车路过,项橐他们筑起的“城”挡住了孔子的道。
孔子见状,即问坐在城内的项橐:“小孩,你怎么不避让车子?”
小项橐毫不惊慌,从容应对:“从昔至今,只听说车避城,哪里听说过城避车?”
孔子闻之,无言而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