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68章 全球股灾谁能独善其身(2 / 6)
星期六和星期天两个休息日,才能在星期一做出相应的反应。
或许,通过这两天的happy,人们的恐慌情绪可以一扫而空。下个星期,大家照旧快快乐乐地玩耍。而美国财政部长詹姆斯·贝克的忧虑,只是一种例行公事的提醒。
……
唐焕一边神色不动地听着部下们诸如此类的分析,一边盯着方圆笔记本电脑上的图表。
这是一个有点另类的数据分析,关注点是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涨跌幅度和成交量的关系,有点类似于物理学当中的那个“加速度”的概念。
之所以如此,体现了唐焕观察资本市场形势的一种思路。
原本时空里的1987年全球大股灾,成因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其中,大部分人认同的一个理论是,这场大股灾由电子交易系统的程序设计缺陷所引发。
电子交易系统在时时计算股价变动和买卖策略的过程当中,当看到股价下挫时,计算机程序便会按照早就设定好的机制抛售股票,由此令股价加速下挫;而下挫的股价,反过来又使得计算机程序更多地抛售股票,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在这个基础上,甚至有人认为,“黑色星期一”之前的股市繁荣,也是简单杀跌追高的计算机程序,以类似的道理,营造出来的一个华丽假象。
自然而然地,唐焕便把这个理论拿过来当成了一个依据,试图观察到电子交易系统当中的计算机程序逻辑,对股市涨跌的可能影响。
在他看来,这个说法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毕竟,现阶段的资本交易市场,还没有正式引入“熔断机制”,即在股票市场的交易过程中,当价格波动的幅度达到某一个限定的目标——熔断点时,暂停交易一段时间的规则。
简单杀跌追高的计算机程序,纵然不是“黑色星期一”的罪魁祸首,也会在这场大动荡中,不受约束地兴风作浪,乃至雪上加霜、火上浇油。
见讨论得差不多了——虽然大家的意见基本一致趋向于股市拐点近在眼前,但还没有谁脑洞大开地断喝一声“股市马上就要崩盘了”,唐焕轻咳一声,总结性地指示道:“继续看空吧,我希望拿到美国海洋银行尽可能多的股份。”
被首富先生列为猎物的这家银行,是美国第十三大银行,在1980年被汇丰拿到了百分之五十一的股权,成为其国际扩张策略“三板凳”——亚洲、欧洲、美洲当中的重要一环。
由于向拉丁美洲贷款,美国海洋银行成为拉美主权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