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92章 计算机杀毒软件面世(4 / 5)
侵太平洋电讯网络、窃取用户数据的黑客已经被抓获,是犯有前科的凯文·米特尼克。面对充分的证据,他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
凯文·米特尼克并非无名之辈,他在15岁的时候,便成功地破解了北美空中防务指挥系统,结果年仅16岁就被逮捕,因此成为了全球第一名网络少年犯。
在这样一个有跟脚的人物面前,太平洋电讯的主机被攻陷,还真算不上多么出乎意料的事件了。
人们更为感兴趣的是,凯文·米特尼克刚刚赢了里奇·斯克伦塔也就一天多的时间,怎么就落到了fbi的手里,而且还把所有的罪行都认了下来?
显而易见,这场黑客大战的输赢并不是表面上的那么简单,当中必然另有隐情。就是不知道里奇·斯克伦塔,甚至还有他背后的老师唐焕,使用了什么手段,才大海捞针地把罪魁祸首揪了出来。
可笑的是,《纽约邮报》太着急了,这种充满变数的动态被安排个“豆腐块”提一下也就算了,可你却非要长篇累牍地大肆报道,搞得现在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那么多没卖出去的当期报纸,都成了愚蠢无知的佐证。
当然了,fbi不会给出此类问题的答案——凯文·米特尼克这个家伙,就是老子凭一己之力抓住的,你们如果不信,那就去别处打听好了!
于是乎,不肯罢休的各路媒体分头行动,对太平洋电讯、方圆、哲儒,甚至里奇·斯克伦塔个人提出了采访要求。
结果呢,太平洋电讯、方圆、哲儒都很低调,只是发出了一个官方声明:罪犯落网,大快人心,今后我们会更加谨慎地展开系统安全工作,杜绝此类事故的发生。
如果说,太平洋电讯、方圆、哲儒这些大公司老成持重,情有可原,那里奇·斯克伦塔的淡然以对就耐人寻味、引人遐想了。
要知道,这样一个还在读大学的小伙子,正是血气方刚、年轻气盛的阶段,怎么可能背着输给凯文·米特尼克的失败记录无动于衷呢,
躲在大学校园里的里奇·斯克伦塔,不胜其扰之下,干脆做起了产品推销员,介绍了哲儒最近在计算机安全领域新推出的一个成果——杀毒引擎,用以抵抗开始泛滥的计算机病毒。
早在1949年为伊利诺伊大学所做的一次演讲当中,约翰·冯·诺伊曼便描述了一个计算机程序如何复制其自身的理论模型,实质上就是以此为基本特征的计算机病毒的雏形。
随着计算机从大型机至小型机,再到以个人电脑为代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