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55章 十信案和经济新秩序(4 / 5)
族担任,祸根就此埋下了。
早在1960年,由于蔡万春大量投资土地,台北十信陷入资金流动困难的危机。
不过,台北十信想出了一个好点子渡过难关,即发起了“一元开户”运动,在短短数月之内,其存款便突破了新台币一亿元,一跃成为全宝岛七十五家信用合作社当中规模最大与营业量最多的单位。
1979年,蔡万春中风退休,产业交由长子蔡辰男、次子蔡辰洲掌管。
蔡辰洲非常善于钻营,其通过萧政之介绍,拜得王昇为义父。
出身政工的王昇,可谓权倾一时,时任“国防部总政治作战部主任”,手下人员来自国_安局、外交部、新闻局、文工会等单位,势力伸入警总、国_安局、调查局,更有“王昇接班”说法开始传出。引得小蒋先生忌惮,在1983年将其流放至巴拉圭。
由此可见,蔡辰洲借了多大的势!他在1982年以高票当选“增额立法委员”,与刘松藩、王金平、洪玉钦、谢生富、李宗仁、李友吉、林联辉、蔡胜邦、吴梓、萧瑞征等“立法委员”,组成了“十三兄弟”派系。
他们这帮人以香格里拉大饭店17楼俱乐部为活动大本营,经常宴请财经官员,而且向官方游说“合作社的理事和监事可以无限制连选连任”,以及“信托公司可承办银行业务”等。
同时,蔡辰洲和他父亲一样,也将台北十信的大量资金投入房地产事业。
这个套路类似于香江那边发生危机的银行业一样,银行的控制者把银行当成了钱袋子,为了私人利益,把钱投入诸如地产这类利润更高的行业,结果把金库掏空了,只不过宝岛这边掺杂了更复杂的官_商勾结因素。
1983年初,台北十信不良放款的危机就已经显露出来了,可宝岛官方仅是给予警告,派员进驻辅导,并未采取更严厉的措施。
而实际上,台北十信放款总额已经达到了存款总额的102%,相当于企业的资不抵债了。
当这个涉及100亿新台币的经济犯罪事件摆到宝岛公众面前后,宝岛从上到下顿时集体失语了,那里还有什么闲心去八卦邓俪珺的事情。
几乎像旋风一样,台北十信各分社开始遭遇严重挤兑,数千存款户一生的积蓄血本无归,严重伤害了宝岛投资人的信心。
事实上,在宝岛经济高速发展的光环下,台北十信的疯狂放贷在现阶段并非特例,华侨信托、国泰信托、亚洲信托、第一信托等等金融机构,同样也是因为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