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52章 造谣者能专业一些么(2 / 5)
至于影评方面,也像珍妮弗?伊根和乔布斯两人的观感一样,基于不同的原因,两极化趋势明显——欣赏者不吝溢美之词,批评者则刻薄得近乎恶毒。
比如美国影评人、剧本作家、普利策奖获得者罗杰.伊伯特,就在自己的评论中称赞道:《护花倾情》是一部非常精彩的东方浪漫爱情电影,男女主角在互动的时候,惊人的默契,成功地把相遇、相识、相爱过程的甜蜜温馨传递给了观众,展现出了一种与众不同的迷人气质。
《滚石》杂志的迈克尔.斯拉高,则把注意力放到了《护花倾情》的电影配乐上:
前年为了纪念泰坦尼克号在沉没70周年之际被世人发现,泰莉莎邓曾经推出一首《my heart 》,并登上了公告牌排行榜的首位,当时她的歌声就被无数人牢记。
时隔两年后,泰莉莎邓以电影的形式,全面展示了自己的音乐才华,很有可能再次在美国刮起一股东方的艺术风。
站在对立面,最阴损的批评者毫不客气地指出:这只是一部俗套的爱情电影,无非就是多了世界首富担任男主角的噱头而已。
至于《护花倾情》里的音乐,则充满了东方女人特有的又尖又细的唱法,声音简直刺激得耳膜发痛。
只要观众的好奇心过去后,《护花倾情》就会被打落尘埃,一分不值。
在争吵声中,《护花倾情》的后续票房表现,把欣赏者和批评者都惊得瞠目结舌。
其第二周和第三周的票房,虽然相比于第一周下降了,但仍然占据着北美票房榜首的位置,分别达到了690万美元和660万美元。
最终,投资920万美元的《护花倾情》,在北美地区的票房超过了8000万美元,堪称创造了华语片的一个历史。
很快,邓俪珺的唱片也在北美上市。电影里出现的几首英文插曲——《i to you》、《i have nothing》,纷纷登上公告牌。
邓俪珺的人气在北美地区都能提升得如此快,闯荡多年的日本就更别提了。日本宝丽金除了积极宣传唱片之外,也开始筹备邓俪珺全球巡演东京站的事宜了。
毫不夸张地讲,做为邓俪珺进入歌坛15周年这一重要节点的1984年,开局非常完美。
《护花倾情》的轰动效应,自然也传到了宝岛,那些农历年去香江旅游并看过电影的人回来后,直接了当地发表了正面的评价。
我们在香江欣赏到了全版本的《护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