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67章 中关村的创业者(3 / 5)
地气发展之外,还特别留意收集了一下原本时空里,很快就会浮出水面的“两通两海”——四通公司、信通公司、科海公司、京海公司,这四家极具代表性的中关村龙头企业的相关人等情况,只不过他们对外界而言还有些默默无闻。
毫不夸张地说,唐焕在这些场合受到了热情的追捧,其中一大原因就是,他设立的“技术开发基金”——这块用以支持社会上的项目开发的唐僧肉,实在太具吸引力了。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可以对这个基金提出使用申请,这实际上就相当于美国硅谷那边大行其道的风险投资,只不过没用如此不接地气的洋气名字罢了。
当下阶段,有个三五万元的资金启动,民营科技公司就可以开张了,而以唐大老板这个天使投资人的雄厚财力,几乎可以做到有求必应,只不过他没有那么冤大头而已。
毕竟,唐焕还是需要顾及一下自己的商人身份,就算要做散财童子,扔出去的钱也要听到响声,对于求上门来的人,不可避免地要挑挑拣拣一番,比如那些还想搞汉卡的重复项目,直接就无视掉了。
即便不少人失望而归,但唐焕收到的申请依然络绎不绝,这也和目前的大环境有关。
文_革结束后,国家领导人希望中科院尽快地搞一些能为国民经济服务的成果出来。
但是,科学家们的想法与此相反,他们认为由于被文_革耽误了10年,中国的基础科学与世界先进水平的距离拉大了很多,因此应该先去加强基础理论的研究。
甚至在领导人找了一些科学家座谈,提出科研要为经济建设服务后,科学家们的反应依然比较冷淡。
这些学者们可以坚持自己的原则,可中科院的管理机关就比较着急了,因为如果出不了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成果,国家给中科院的经费很可能会被削减,到时候就要陷入恶性循环了。
所以,中科院的管理层,很愿意看到治下的科技人员走向市场,并且也在不断地推动此事。
迎来送往当中,总算在唐焕面前出现了一个大有名头的人物,原本时空里的京海公司创始人王洪德。
“如果能从唐先生这里得到支持,不用等到过年,我就愿意放弃公职,出来创业。”寒暄过后的王洪德,语气里带着一种铿锵有力。
听了这话,唐焕不禁有些好奇,“实话实说,王工如此果决的表态,实在不多见啊。”
“没办法,这也是现实逼得我如此选择。”王洪德苦笑一声后,坦诚地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