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39章 推行汉字编码统一标准(4 / 6)
、程序以及开发者使用。
就好像现在美国那边百家争鸣、各式各样的个人电脑一样,每个厂商都可以弄一套自己独有的硬件架构,内码也是如此。
不难想象,在ibm象棋计划的工程师们眼里,管你是字母还是汉字,统统都是一个抽象的序号编码。
尤其是受限于现在存储器的容量,各个厂商更有理由设计自己认为合理的编码方案。
原本时空里的技术成熟阶段,英文系统中的内码为ascii,繁体中文系统中常用的内码为big5,简体中文系统中的内码则为国标码,最后都逐渐统一采用unide。
因为不同的系统有可能使用不同的内码。所以在彼此之间交换文件的时候,会发生乱码现象。
解决方法就是交换文件之前,文件提供者先将由内码形式储存的文件,转换成交换码形式后再做交换。文件接收者在接收文件后,再由交换码转成内码。
同样,交换码主要面对的使用者,是cpu、程序以及开发人员。
而外码面对的使用者,则是非技术专业的普通用户,比如拼音码、注音码等各种中文输入法。
像英语这样的表音文字,只有26个字母,处理起来相对简单,内码、交换码、外码三者相同即可;但像汉字这样的表语文字就不行了,光是常用字就有好几千,外码方面,没有键盘能够容纳得下,内码方面也需要考虑存储器容量的问题,这就客观上给汉字的信息化带来了难度。
此外,信息化编码是非常考验技巧的,说是一门艺术也不为过。
比如阿拉伯数字“0”到“9”的序号编码为48到57,对应的十六进制数字是30到39,只需一步简单的逻辑操作,就可以在序号编码和真实数字之间相互转换。
再如英文大写字母“a”的序号编码为97,小写字母“a”的序号编码为65,相减的差是32,所有大小写字母都是这个差距,这并非偶然,同样只需一步简单的逻辑操作,就可以在大小写之间方便转换。
繁体中文当中的异形字,也有类似英文大小写来回转换的需求,但异形字数目往往并非只有两个那么简单。
显然,汉字信息化编码除了技巧之外,还要考虑到中华文化自身的特性。
以前,朱邦复的研究是内码、外码一起抓,对于非技术人士来讲,显然难度太高,而在唐焕介入后,直接让其把精力放在交换码和外码上,按照中华文化的特色来组织繁体字异形字和设计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