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20章 这有什么问题么(5 / 6)
成,商品名为benzedrine即“苯齐巨林”。
这种中枢神经兴奋药,立即成了军方的宝贝,因为它可以让人忘记疲劳,持续兴奋,仅二战期间的英国,就向士兵们提供了7200万片苯齐巨林。
第二次兴_奋剂的大发展,出现在冷战期间。
1954年,在越南举办的一场举重比赛的期间,一位苏联生理学家醉酒后向美国运动医学专家约翰?齐格勒透露了秘密,他们给运动员使用睾酮。
冷战时期的两个超级大国——美国和苏联,在各个领域展开了针锋相对的竞争,体育是最直截了当的方式之一。
当体育不仅与个人荣誉,而且和国家利益乃至意识形态挂钩时,兴奋剂的发展自然难以避免。
齐格勒回国后,立即开始给自己和两名举重运动员服用小剂量睾酮,结果十分让人鼓舞:受测者的肌肉更发达,力量更大。
由于睾酮有较大的副作用,齐格勒找到了一种自认为副作用较小的药物——去氢甲睾酮,这种药还有一个响亮的商品名——“大力补”。
以“大力补”为代表的蛋白同化制剂,多是雄激素类似物,能够显著增加身体中肌肉的比重。那位著名的健美先生施瓦辛格,就曾经服用过此类药物。
冷战期间最大规模的兴_奋剂事件,莫过于几十年后曝光的东德运动员大规模使用禁药,上万名东德运动员,在七八十年代参与了一项名为“kplex08”的计划。他们被要求服用一种据称是维生素的蓝色药片,而那就是一种“大力补”类的合成类固醇。
这种现象,到了1988年首尔奥运会,才在国际奥委会痛下决心,使出重拳之后,稍微有所收敛了一些。
由此可见,当时的运动员,可以说是一个政_治工具。
原本时空里的1981年,科马内奇的两位教练,贝拉?卡罗利和他的妻子玛尔塔,潜逃到了美国,并成为许多著名美国体操运动员的教练,她本人也在1980年代的最后一年,逃到了美国。
由于科马内奇的巨大名气,以及当时东欧巨变的大形势,她随之被各方在舆论上各种标签化、丑化、美化。
但实际上,离开了漩涡的科马内奇,在美国度过最初几年的困难后,日子过得还算不错,并在国际体育机构内任职。
而且在苏联解体后,唐焕眼前的这些女子体操奥运冠军,基本上都跑到美国或者加拿大了。
正因为看得透彻,所以唐焕瞧到一些运动员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