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99章 POWER架构CPU(3 / 4)
的意思中听明白了,这位老人是在发挥自己的余热,希望哲儒和夏普的合作关系能够长久维系下去。
当然了,被如此器重,根子在于唐焕正在研发的risc架构的cpu,其牛叉之处已经被夏普方面充分意识到了。
这个项目的技术基础来源于前世里ibm的performanization ced risc——power即增强risc性能优化架构,唐焕为了做到绝密,甚至都没有起研发代号,只以处理器小组代称。
在原本时空里,po在1974年开始的一个计划,即创造一个至少可以每秒处理300路通话的大型电话交换网络,而预想中每路通话需要处理20000个指令,以便达到即时回应,与之配套的,需要一个速度为12 mips的处理器,这个指标在当时非常有难度。
好在ibm从来就不缺技术精英,他们已经意识到,自己并不需要完全模仿同时期处理器的那种复杂设计,因为这部机器只需要处理i/o、暂存器加法、在暂存器和内存间传输数据即可,不需要用来处理大量数学运算的特殊指令。
至于复杂运算的每个步骤,都可以用简单的指令来取代,而所有的简单指令,都在同样的时间内完成。这就是精简指令设计的理念,即risc。
不过,ibm这个电话交换网络计划在还没有搞出原型之前,就于1975年被中止了。但为这个计划所设计的处理器,被认为将会是一个很有潜力的通用型处理器,因此被保留下来,后续工作在汤玛斯?华生研究中心的801号楼继续进行,也就是801计划。
到了1990年2月,第一部采用了po/6000”或称之为“rs/6000”面世了。
rs/6000分成工作站和服务器两个等级,分别称作po和power server,其使用的中央处理器便被称作“power”cpu。
这也就是常说的power第一代,并在之后不断升级,甚至在十几年后演化到了power 8。
这个时期,英特尔的cpu已经卖得如火如荼了,ibm也随之认识到了,如果将自用的芯片卖给其他系统制造商,也许能将power变成一个广泛使用的架构。
于是在1991年,apple即苹果电脑公司、ibm、motorola即摩托罗拉,以三家公司名称的首字母命名,组成了aim联盟,共同构建aim联盟平台,由power架构发展出了新的cpu,即pow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