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四章 伊斯坎德尔(2 / 3)
成强大的威慑力。来阻拦北约的东扩威胁。
“三年前我们已经完成了奥卡导弹的改进工作,现在再是测试的阶段。同时为了吸引潜在的国外客户,奥卡导弹武器系统以在中东、印度颇受尊崇的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的阿拉伯语称呼伊斯坎德尔来命名。”
奥加尔科夫元帅将伊斯坎德尔比喻成抵制和反制东亚国家的一张王牌,尤其是压制态度摇摆不定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让对方造成一种反导系统并不可靠的错觉。从而赢得先机。
选用白俄罗斯明斯克汽车制造厂的mzkt-79306型8x8底盘,单车装载2枚导弹的伊斯坎德尔发射车将会在1999年的莫斯科航展上出现,但是亚纳耶夫为了威胁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决定提前让伊斯坎德尔出现在所有人的视野之中。
“苏联军队还需要多久才能服役这种导弹?”亚纳耶夫对伊斯坎布尔寄予了厚望。利用伊斯坎德尔来阻拦北约的反导计划就像与时间赛跑,不停地为谈判桌上的双方争取时间。
奥加尔科夫元帅的回答倒是让亚纳耶夫有些失望,“还在进行实验,真正服役的话起码还有两年的时间。”
“那我们就给北约营造出一种伊斯坎德尔即将服役的错觉。最重要的是,我们要让所有准备部署反导系统的国家意识到一件事,他们的系统在伊斯坎德尔面前毫无胜算。”
“宣传的错误的舆论引导?”奥加尔科夫元帅第一时间就明白了亚纳耶夫在想什么,作为前苏联战略欺骗总局的负责人,奥加尔科夫元帅在忽悠西方的问题上的确有自己的一套战术。并且这一套战术屡试不爽,八一军演中所营造出来的强大假象和中导条约的签订都有奥加尔科夫元帅的功劳,美国人以为用一纸条约限制住了苏联导弹技术的发展,实际上却是被苏联拉到了同等的水平。
看来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之下,亚纳耶夫有必要继续像七八十年代那样的忽悠西方。
“将伊斯坎德尔的功能无限的扩大,我们需要动用一切可以进行宣传的手段来强调伊斯坎德尔的可怕性。就像当年的亚历山大一样。”
奥加尔科夫元帅也非常赞同亚纳耶夫的想法,既然目前的实力还没达到那个水准,就让对方在谈判桌上以为自己达到了那个水准,造成一定的心里压力。
“这倒是令西方感到非常头疼的假情报宣传战啊,七八十年代的时候,我们精通这一战术,而且某些秘密到现在还让西方蒙蔽在鼓里。掩盖什么发现什么,北约自以为获得的情报其实都是我们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