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暗流激涌(4 / 7)
满,现实很骨感。这群打酱油的虽然都不能做皇帝的主,做东都的主,但可以做自己的主。你既然敢设空城计,我就敢杀进城去,等我换了城头的大王旗,这东都的事你就做不了主了,甚至连中土的事,你都可能做不了主了。
话说到这份上,结果就呼之欲出了。齐王杨暕以正常途径入主东宫的难度,甚至要大于他发动兵变直接夺取皇位的难度,所以,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了。
如果齐王杨暕决心以兵变夺取皇位,那么韦云起大败于济水就很好理解了。
韦云起放出了诱饵,联盟军队一口吞了,然后上钩了,接下来联盟这条鱼儿是挣脱钩子逃了也罢,还是做砧板上的肉任由齐王杨暕宰割也罢,都无所谓了,反正齐王杨暕只需要一个出京戡乱的理由,只要他出京了,军队带出来了,军权拿到手了,那他就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问题的关键就在这里。齐王杨暕在东都就是一个打酱油的,他若想拿到军权,带走军队,就必须赢得东都那一大群打酱油的支持,否则互相牵扯掣肘,他根本就出不了东都那张“大网”。但东都那群打酱油的怎么可能都支持齐王杨暕?怎么可能都把自己绑架在齐王杨暕那驾战车上?所以齐王杨暕之所以能够出京戡乱,是因为东都很多人都想置其于死地,都想挑起父子相残、挑起内战,都想蓄意混乱中土政局以谋取私利。
这就回到了东都政局的本质。东都政局的本质是统治阶层对权力和财富的争夺,而改革正是统治阶层重新分配权力和财富的最好手段。皇帝正在推行的改革严重触犯了大多数门阀士族的利益,为此,这些利益受损的贵族不但要推翻改革,推翻皇帝,还要推翻产生改革的根源也就是中土的统一大业。
由此逆向推断,不难看到,济水一战结束后,通济渠也要中断了,而通济渠的中断,在给了齐王杨暕出京戡乱理由的同时,也给了东征战场以致命一击,最终东征功亏一篑,而父子相残在东都大大小小政治势力的蓄意推动下,已不可避免。
既然通济渠肯定要中断,既然中断通济渠的罪名一定戴在联盟这条“鱼儿”头上,那联盟这条鱼儿往哪逃?既然齐王杨暕肯定要出京戡乱,既然他决心要借戡乱之名迅速壮大实力,那联盟逃得越快越远,他围剿的速度也就越快,戡乱的范围也就越大,最终联盟必死无疑。联盟败亡了,齐王杨暕乘机壮大了,而皇帝正好挫败于远征战场,那么东都大大小小的政治势力也就更有把握“支持”齐王杨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