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中国问题怎么解?(2 / 4)
打擦边球的军品。因此和广州国民政府和黄埔军校的人物都很熟悉。而这个波罗的洋行不必说,自是史塔西的情报站。
所以赫斯曼对广东这几年发生的事情非常了解,而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发生在孙中山死后的广东。变化的导火索是“刺胡事件”,广东国民政府代理大元帅胡汉民遇刺身亡,紧接着又发生了“驱蒋事件”。蒋校长不知怎么被认为是刺胡的元凶,和他的盟兄许崇智一起遭到驱逐。广东政权落入廖仲恺、邓演达、汪兆铭为首的国民党左pai和中国布尔什维克党的联盟手中!
而黄埔军校则被布尔什维克党籍的政治部主任伍豪和副校长任辅臣(历史上牺牲在俄国,但是因为赫斯曼推动的俄德合作加强了红军的力量而幸存)所共同掌控——赫斯曼非常怀疑这一切的变化是由这位历史上原本应该牺牲的人物所引起的。
到了1928年,国民政府的首都不在南京,而在武汉。国民革命军的总司令也不是蒋某人而是邓演达,总参谋长是任辅臣,总政治部主任是伍豪,国民政府主席则是廖仲恺,行政院长变成了陈独秀......对了,还有一个名叫李德胜的农民部长!
发生在1927年。几乎清空了国民党基层组织的那场运动,在这个时空的历史上也没有发生。当然,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随后的十年土地革命战争看来也不会有了。
因为现在掌控了中国南方的武汉国民政府实际上是国民党左pai和布尔什维克党合作的产物,而这个国民政府不仅拥有对基层社会的强大控制力——它有数十万国民党员和布尔什维克党员为基础——而且还保持着和苏联的友好关系。
也正是因为武汉政府和苏联的关系,使得日本政府对中国武汉政府的敌对程度上升到了接近战争的地步。而苏联宣布将“卡尔.马克思”号航空母舰和“巴黎公社”号战列舰调往太平洋舰队,则是为了向日方施加压力。
日本当局在得到这个消息后,也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宣布要派出舰队拦截“卡尔.马克思”号和“巴黎公社”号。
而斯大林则在1928年5月10日派出了由16架tb-2型轰炸机组成的编队飞到靠近九州的日本领空附近晃悠,被正在巡逻的十五式飞行艇(水上飞机)发现。随后十几架从佐世堡基地起飞的三式舰上战斗机前往拦截,结果让日本人颜面尽失的事情发生了。
他们最先进的三式舰上战斗机的航速居然比不上苏联的tb-2重型轰炸机!前者依靠一台质量不大可靠的450匹马力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