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反蹈光隐晦之计(2 / 7)
有异曲同工之处呢。
有道是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他们当时一干人在酒宴上面甚至还仔细的剖析了林封谨的心理,认为林封谨的心机十分深重啊,放出的消息当中,说他们防下来了三十万大军这个数字显然是经过了详细研究的:
很显然,三十万大军这个数字旁人一听的话,肯定会觉得这其中是有很大水分了,那么根据正常情况下的虚报功劳来说,拦腰斩一半下来也就差不多了,不过拦腰斩一半下来,来袭的东海贼也是有十五万人啊!
好吧,普通人若是觉得还有水分,再挤干五万人出去,就会觉得来袭的东海贼应该是十万人,这个数字确实是差不多了吧,那么对于普通人来说,便会觉得这苦寒之地的一座小城,能防守十万人来攻确实还是相当厉害了,这就正中了林封谨的下怀,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而东海贼来攻的只有三万人的真相,就被掩盖在了历史的尘埃当中呢........
结果军器监中人的这一番闲聊本来就没有避人,并且还是在酒楼这种公共场合,因此便是传了出去,听闻了的人无不击节赞叹,认为他们将人心剖析到了极处。
话说不遭人妒是庸才,林封谨在吕羽面前当红,也很是招惹人嫉妒,这也是很正常的,于是居然有御史闻风奏事,写了一份折子,专门将此事拿到了朝堂当中来说,洋洋洒洒几万字,说林封谨沽名钓誉,玩弄权术,夸夸其谈,散播谣言,接着便将酒楼当中的那番议论举了出来,搞得朝堂当中人人皆知。
吕羽当时的脸色也是很不好看,不过最后还是以“林封谨未授实职”为理由,将这折子留中不发,不过看得出来林封谨的“圣宠”下降了一大截,用数据化来说,吕羽对他的好感度一下子就从九十五掉到了八十三......
此事就连北齐朝廷当中的东林系官员也是觉得有些面上无光,不少人都去王阳明和陆九渊面前告状,搞得林封谨在书信当中也是被痛骂了一顿。
不过,这些一系列的连锁反应都在林封谨的预料当中,他也是出了一口长气。
有道是树大招风,倘若吴作城一战的真实情况被泄露了出去的话,那恐怕北齐从此对自己都是要提防再三了,吕羽更不可能还像现在这样的信重,凡事就怕猜忌,一旦起了疑心,没有的事情也有了!
斗东海联军难,
但是,与这帮貌似是“自己人”的北齐国官员勾心斗角则是更难啊。
好在林封谨这一招“反蹈光隐晦”之计用出来,一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