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庄子的应帝王并非无为而治(2 / 4)
的,两者境界差距大了。
站在人与社会的范畴、高度上,人的境界就低,就只能看到人与社会的关系。
而站在道的高度上,人不只是与社会、与他人的关系,人还是天地间的一分子。人与万物一样,都来源于道。人与万物是兄弟姐妹,天地是我们的父母。
站在人与社会关系这个角度上,我们的境界就低,我们就会争名夺利,争生存,争一切,什么都放不下,结果是糊涂人生。不仅仅是糊涂人生,还造成了社会的混乱。
而我们站在道的高度上来看问题,我们的境界就高了。我们就会淡泊名利,不再追求身外之外。因为人与万物都来源于天地,人与万物是兄弟姐妹,天地是我们的父母。;
说白了,人是要死的,你争那么多有什么用呢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白驹过隙,生命过客。
如果还不理解的话,这么说吧人类历史记住了几人人类历史上有多少人来过到底记住了几人你说你你争什么呢不会过五代,你的后代就把你忘得一干二净了。
要是还不理解的话这样说吧你家五代以上的祖坟你都可能不知道在哪里了,更别说他们曾经对你有过什么恩德了。你说你争什么你的后代一样会把你忘记,更别说别人了。别人可能在你死后十年,就彻底地把你忘记了。甚至在你还活着的时候,就不曾记得有你这么一号人物。
因此道家的“帝王之治”就出来了。
那么道家的“帝王之治”是如何治世的呢
其实不用说了,已经说出来了。可是就是有人理解能力差、有人成见太深,让你不得不更直白的说出来。
道家的“帝王之治”就是:教导世人站在道的高度上来看待人生、看待社会、看待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天地的关系。
也就是要让世人重新建立人生观、世界观和宇宙观。
人生观错误了,境界低了,只会沉溺于人与社会的关系中,不能自拔,无法解脱自己。
应帝王中的第二个故事,也是讲“帝王之治”的。
从理论上来讲,社会是需要治的。但是关键是如何治
第二个故事,也是让许多解读者误解的,并以第二个故事来作为证据,证明庄子哲学思想是“无为而治”。;
其实庄子是在讲,社会如何治。而不是放任自流,撒手不管。
就第二个故事来讲,也不是没有道理的。这个社会需要制定律法来约束世人的行为吗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