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穿越重生 >庄子的故事 > 第69章 庄子手把手教你学道做人

第69章 庄子手把手教你学道做人(3 / 4)

不有所毁,也无不有所成,这就叫做撄宁。撄宁,意思就是不受外界事物的纷扰,而后保持心境的宁静。

庄子又是怎么得道的呢

庄子说:“我从副墨文字的儿子那里听到的,副墨的儿子从洛诵背诵的孙子那里听到的,洛诵的孙子从瞻明目视明晰那里听到的,瞻明从聂许附耳私语那里听到的,聂许从需役勤行不怠那里听到的,需役从於讴吟咏领会那里听到的,於讴从玄冥虚寂深远那里听到的,玄冥从参寥高旷寥远那里听到的,参寥从疑始迷茫思索那里听到的。”

大宗师从教我们“学道”之后,就开始举例子了。所举的这些例子,都是用来辅助解释的。

第一个例子是讲道的变化、进化,万物的变化、进化。

子祀、子舆、子犁、子来四人相与语曰:“孰能以无为首,以生为脊,以死为尻;孰知死生存亡之一体者,吾与之友矣”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第二个例子是讲得道后的人生境界。道家与儒家的人生境界的不同,一个站在道的高度上看待人生,一个站在世俗的角度上看待人情世故的。

站在道的高度上人生就洒脱,站在世俗的角度上人生就拘泥。一个登天游雾,挠挑无极,相忘以生,无所穷终一个却仁义礼乐、恭良温俭让、仁义礼智信等等都是束缚人心的东东,都是应对世事的东东,而不是解决人与社会问题的根本方法。

解决人的根本问题是要有大的境界,长远的眼光,不要站在人与社会这个狭窄的角度上。首先要解决的是人生观,要给世人一个正确地人生观、世界观和宇宙观。

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三人相与友曰:“孰能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孰能登天游雾,挠挑无极,相忘以生,无所穷终”三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友。

第三个例子是讲道家生死观的,得道后对生死的看法。

孟孙氏不知所以生,不知所以死。不知就先,不知就后。若化为物,以待其所不知之化已乎。且方将化,恶知不化哉方将不化,恶知已化哉

第四个例子是讲道家的处世方法与世俗的处世方式之不同。

意而子曰:“尧谓我:汝必躬服仁义而明言是非。”

许由曰:“而奚来为轵夫尧既已黥汝以仁义,而劓汝以是非矣。汝将何以游夫遥荡恣睢转徙之涂乎”

世俗以仁义、是非来束缚人性的自由。而道家,超越于世俗的束缚,站在道的高度、境界上来看待人生。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书单:长风渡造作时光无论魏晋贵妃裙下臣今天前妻也没找我复婚玄学,我就会亿点点大佬都爱我[快穿]今天我仍不知道亲爹是朱元璋高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