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5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家(一)(2 / 4)
零后,再将个体的人组合,构建成家庭、家族、团体、组织、国家。
其实!家庭、家族、团体、组织、国家都是为了生存、为了人类的繁衍而出现的。当家庭、家族、团体、组织、国家不能保障一个人生存、繁衍的时候,个体的人又回归成个体,一切又划归于零。
所以!后人读庄子,大多数无脑的人和无脑的学者都只看到庄子只讲个人,不讲集体什么地。
特别是读到介绍杨朱的章时,更是不理解。所以!杨朱的“一毛不拔”理论,被许多人误解了。因此!还被儒家的亚圣孟子骂了。
庄子、杨朱都把个人提到主要位置,都认为:首先必须为自己而活着,然后才是为至亲的人而活着,再然后是为他人、社会。
本来是这样,我们都是为自己而活着,不是为别人、为社会而活着。
而儒家的一切,都不过是为了迎合社会管理。
儒家讲“舍生取义”,道家也讲“舍生取义”,可道家与儒家对“舍生取义”的理解完全不同。道家的舍生取义是为自己,是为至亲的人,然后才为陌生人。
总之一句话,给人的感觉是:道家为己,儒家为公。
其实!更多地人是举着儒家的牌子,而并不是儒家。更多地人说自己是儒家是说给别人听的,是用儒家的要求来要求别人如何如何,而他们自己则凌驾于这一切之。
他们嘴为公,其实际一样为私。只是利用国家机器、权力、法律、道德等来压制别人。而此时的儒家学说,成为被利用的学说。这些人利用儒家学说来压制世人,正如庄子某篇章讲的那样。
那篇章应该是庄子一书外篇《盗跖》吧!
《盗跖》应该不是伪作,应该是庄子的亲笔所作。因为!他符合庄子的思想,符合庄子哲学对儒家学说的认识。
由此可以看出:道家真实,儒家虚伪。
当然!道家是在理论真实,说了实话。而在社会实践,并不是这样地。保护自己是首要的,让自己活下去是首要的。所以!道家一般都遵纪守法,规避危险。
正是因为老庄哲学是从个体的人的角度来解读人的,所以!只有在社会混乱、个人经历挫折的时候,人们才捡起老庄哲学,认真研读。在顺境的人,是不愿意深入思考人生的。
所以!历来有这种说法:人生得意的时候,信仰的是儒家学说。人生失意的时候,信仰的是道家学说。
这种说法应该是从汉武帝之后流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