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7章 对生命的感悟(2 / 3)
更深刻地理解道家学说。
没有经历就没有切身感受,就无法更好地体悟道家学说的精奥。
当年师父杨朱就明确地告诉庄子,说他对于很多方面都无法理解,并不是因为他笨。而是!人生体验太少。
没有人生体验,你就无法理解某些很浅显地道理。
庄子告诉惠施,说他哭过。但是!他并没有一直哭。因为!理智告诉他,就是他哭死了也哭不活卖儿。所以!哭是没有用的,只会徒增伤悲,自找刑罚。
然后!就解释给惠施听,天地万物都是进化而来的,所有事物都一样,都只是一次生命的过程。人与万物一样,都只是一种适时而生,不适时而亡的物种而已。
所以!人都是要死的,任何人都无法避免。
在《齐物论》中,庄子说:如果一个人害怕死亡,是不是就像一个迷失了路的孩子,不知道回家了呢?
在《齐物论》中,庄子还讲到了方生方死,以及生命的轮回,以及道的进化等等。
在这次对惠施的讲道中,庄子又重复着以前讲过的东东,在《齐物论》中讲过的东东。
天下没有什么比秋毫的末端更大,而泰山算是最小;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秋毫的末端是秋毫的结束新事物的开始,按照道的变化理论,也许?那个新生事物比泰山更大呢?所以说!泰山比秋毫的末端要小。
世上没有什么人比夭折的孩子更长寿,而传说中年寿最长的彭祖却是短命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夭折的孩子是他做人的结束但也是他变化成新生事物的开始。按照道的变化理论,也许?那个新生事物比彭祖的寿命更长呢?彭祖的寿命在他面前只是一个夭折的孩子。所以说!彭祖不是最长寿的。
按照道的理论来讲,我们都是来源于道。所以说: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体。我们都是道的儿女,道的一部分,都是道,不分彼此!
这次!庄子是站在道的高度上,站在万物之始、天地之始的高度上来讲的。
庄子说:万物之始,本来就没有所谓的生与死这个概念的。一个事物或者说是生命的开始,就意味着另外一个事物、或者说是生命的死亡。所以说!在道面前,是没有生死这个概念的。生就意味着某个事物的死亡,死亡就意味着某个新生事物的开始。
在道面前,在漫长地进化、变化过程中,任何事物都只是白驹过隙,一闪而过而已。哪里还有什么生与死的概念呢?就好像没有这个事物存在过一样。所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