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7章 庄子与惠施是对手(2 / 3)
味就不同了。儒家还是站在领导者的高度上的,而不是从个体、相互合作的角度上出发的。
说白一些,儒家是把世人当傻子、坏蛋,需要他们来管理、规范你的行为。我让你这样你就必须这样,不然这个社会就要乱。他们还站在道德制高点上,认为你没有社会公德。所以说!在儒家的眼里,世人不是傻子就是坏蛋:不知道怎么做或者净干坏事。
道家讲自救、寻找合作伙伴、组建家庭、家族团结、团队组合、国家联盟。
而儒家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可儒家的修身也是有问题的,他是站在服务于社会而约束自己的角度上,而不是从人性的角度出发的。
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别人打我一拳我必然会还击一拳。而站在服务于社会而约束自己的角度上来讲,别人打我一拳我可能不能还别人一拳。因为!我害怕受到惩罚。或者!我是个文明人,我不能跟别人一般见识。
从人性的角度来讲,别人打我一拳我还击一拳,公平了。结果!被认为是野蛮。而被人揍了一拳,反而被认为是“文明人”。
这就是信仰道家与儒家而产生的不同结果。
惠施也一样,魏国的衰落造成他事业上的不顺,才渐渐地放弃了他以前的人生哲学,信仰起了道家学说。当然!惠施并不是一个彻底地道家,他还是喜欢与人辩论,较死理,不把别人驳倒他不罢休。
从这一年开始,惠施与庄子两人频繁接触。两人除了谈论天下大事外,那就是辩论。
惠施会提出许多稀奇古怪地问题来问庄子、为难庄子,每次都能把庄子问住。不过!过一会儿,庄子又会找到反驳的理由,反过来把惠施难倒。
怎么说呢?惠施的脑袋瓜子反应要快一些,可能是他在官场上练成的,也可能是他因为善辩而练成的。
而庄子呢!反应要慢一些,人老实一些,不知道惠施是在给他下套。往往如实回答后,才知道上了对方的套。要想解套,必须把话题反回来,从头撸一遍。所以!每每事情过去了,庄子才能把事情理顺。
两人之间的辩论是善意的,因为!两人都从中得到了启发,开阔自己的思路。
接受了魏惠王的邀请,庄子就跟随着惠施,一路上吃用都由惠施负责。一路上,他们边走边谈,也是一路上辩论不休。
道家认为,人就是一物,与天地间的万物是一样的,只是一个物种而已。所以!人与万物要和谐相处,不要把自己当回事,更不要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