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六章 继续浅谈法海(2 / 3)
上千人口。小镇的居民本来过着富足的生活,不与世争。可是近年小镇却出了一件烦心事,经常有人上山采药失踪,喂养的家畜也有丢失,或者咬死咬伤。官府也有查询此事,可是查不出一个所以然来。
小镇人心惶惶,再也没有人敢上山采药。官府也明令禁止,不准私自上山,否则出事后果自负。
法海来到庐山小镇,得知此事。
法海毕竟是见过世面的,心想山上肯定有妖,而且还不是一般的妖。
当天晚上,法海不顾小镇居民的阻拦,独自一人登山。
法海猜的不错,山上确实有一个妖,是个一身白皮修炼千余年的蛇精。
庐山之上,法海和白蛇大战一场。这一战可谓惊天地泣鬼神,是法海自出道以来打得最吃力的一场战了。最终法海用擎天禅杖和伏魔印打伤了白蛇。
白蛇自知敌法海不力,且占且退,最后逃入鄱阳湖,又遁入长江。
法海不依不饶,循着白蛇精的足迹一路追赶,直追到如今的江东省江东市长江段,失去白蛇精的足迹。
白蛇遁入江边山林躲起来了,怪不得法海找不到。
白蛇不除,法海寝食难安。就在白蛇精遁入的山林之地,法海也在那里落脚了,任法海也想不到,他这一落脚就是一生。
浓密的山林,高耸的山头,一个破败不堪的古庙尤其显眼,法海就在这里落了脚,禅修。
法海也是后来才知道,这座山叫浮山,他所落脚的寺庙在东晋时名为泽心寺,曾经一度香火鼎盛,僧侣数百。在密林的荒烟蔓草间,法海禅师偶然间找到已被毁坏的残佛。
法海感慨万千,誓愿重修道场,为众生树立伽蓝。
之后法海独自一人开山挖田,刻苦劳作,也渐渐赢得当地民众和官府支持。
在民众的帮助下,寺庙建造的速度加快,很快就初具规模。
寺庙建造好后,按照法海的意思,还是叫做泽心寺。说来也巧,在一次挖地基时,法海禅师意外掘出一批宝物,金子银子,珍珠玛瑙,价值不菲。法海禅师并没有把宝物据为己有,而是将其上交当地太守。太守深受感动,又将此事奉奏皇上。当时的黄帝是唐宣宗,一个还算可以的黄帝吧。唐宣宗也被感动了,敕令将宝物直接拨发给寺院,作为朝廷供养,修建寺院用,并敕寺院名宝山禅寺。
宝山寺的“宝”就是源自法海“拾宝不昧”的故事。而法海禅师也就名正言顺的成为宝山禅寺开山初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