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三分祝氏(5 / 6)
氏有杀母之恨,自然不希望与祝氏子弟同殿为臣。
然而不管招降还是求战,招降书总要送一封过去,以示先礼后兵。
江宁招降、求战两种声音尚没有统一的时候,持节传书使者成了关键。
曹散在吴州受辱,江宁与祝氏之间自然没有转圜的余地。
曹散流民出身,对世家自无好感,他本人应是倾向于求战。徐汝愚派遣曹散至吴州向祝白衍递交纳降书,视祝昆达、祝同山而未见,曹散返回江宁,徐汝愚非但未责之失职令江宁受辱,擢其为长史府签事,领司闻曹靖安司,江宁众人此时也能看出徐汝愚心里也倾向于求战。
局势到了非战不可的地步,自然无人去追究冯远程、曹散在背后的作为。
江宁辖地将祝氏从南北两面合围起来,属于内线作战,对物资的消耗远比外线作战要少。即使如此,长史府仍然感到莫大的压力。
江宁军布在江水北岸,有整编青卫军三万众、整编中垒军三万众、五校军宁越山部一万五千,共七万兵力,主要屯驻在白石镇宁北面的翠屏山北麓、广陵、海陵三地。惠山之战过后,江水北岸的兵力向南收缩,广陵驻军降至一半,只有两万中垒军,放弃小扬河沿岸的壁垒,退入广陵城以及附近的寨垒之中。海陵驻军降至五千,翠屏山驻军降至一万。而张续率领两万青卫军、弥昧生率领一万江宁水营军驻在镇宁,窥视历阳;梅立亭率领一万五千中垒军、季子衡率领一万雍扬水营军驻在雍扬,与吴州隔江相望。
江水南岸,整编武卫军三万、青凤骑三千、整编骁卫军三万、宿卫军周世隆部一万、五校军刑坤民、沈冰部在郎溪整编两万众,共九万余兵力,分别集中在江宁、新安、崇义、兰陵四地。武卫军与青凤骑驻在江宁,此外尚有一万水营战力;惠山之战虽然短暂,但是骁卫军还是将一万精兵调入新安,以防万一,江宁将新拓之地郎溪、长兴两县划入新安府,新安不仅驻有刑坤民、沈冰壶扩编后的两万步营,尚有骁卫军一万精锐,而凤陵驻有二万骁卫军。宿卫军周世隆部则驻在崇义。除此之外,尚有两万新组建的卫戍军驻在抚州、溧水一带以为后备。
征调南闽军队北上参加越郡会战的征调早在八日之前发出,尚没得到南闽方面的回应,不过越郡之战,江宁至少能投入十七万的兵力,比三祝兵力总和高出近倍,即使考虑到余杭、江津等地势力的反应,江宁在兵力上也绰绰有余。
江宁虽然没有正式向祝氏宣战,也有进行大规模的兵力集结,江宁甚至没有成立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