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八章 伊朗求援(3 / 4)
东诺夫设计局位于乌克兰。
很多产业布局都是在勃列日涅夫时代完成的,所以在这种先手优势下,不要说谢尔比茨基现在是谢洛夫的亲家,就算完全是对头关系,在外有里根的情况下,他也不会对谢尔比茨基怎么样。苏联海洋军工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三分之一的造船厂集中在乌克兰城市中,担负了苏联四分之一的军舰生产任务,几乎所有的大型水面舰艇都在乌克兰的船厂完成。
乌克兰的装甲车辆的生产能力占整个苏联的三分之一,乌克兰装甲战车工业已经成为苏联机器制造业最为重要的领域之一。整个乌克兰就是苏联的战争机器,四千家军工厂在运转,军工制造人口将近四百万,过乌克兰总人口的十分之一。
总书记视察的过程中,谢洛夫身边一直都有谢尔比茨基的陪伴,在各大机械厂的视察中,两人互相的体谅,简直堪称无产阶级兄弟的表率。亲和的态度,同志般的纯洁友谊,把工厂的工人都糊弄的一愣一愣的。
“只要我们的军工运转正常,就一直有和美国叫板的实力。”连续视察完毕的谢洛夫抽空对着谢尔比茨基道,“来一次乌克兰,我的欣欣忽然增加了不少。”
“哦!”在没有其他人在场的情况下,谢尔比茨基也没有兴趣继续演下去了,“你有什么想法?难道准备摊牌么?”
“不会,中程导弹还没有撤完呢。不过撤完了我准备撩拨里根一下,到时候你就知道了!现在条件还不成熟!”谢洛夫没有多说,只是对军工产业的满意。
最着急的不是他,有人比他着急的多,伊朗人民党总书记贾拉里马上就要来莫斯科访问。
去年年底石油价格在沙特的全力开工下,一度掉到十美元一桶,后来短暂的上升维持在十四美元一桶的价格上。这种价格其实也越了苏联的开采成本,不过苏联的工业毕竟十分强大,而且石油出口到西欧的总量并不大。出口配额的七成都是帮助东欧稳定住能源不被世界能源价格波及到。
不过是石油危机而已,对苏联真正致命的是粮食问题。只要粮食没问题,那苏联就不会出现根本性问题。真正着急的是伊拉克、伊朗这种国家。现在石油价格还没有起色,两国的外汇储备一致处在消耗当中,这次伊朗人民党肯定是因为这件事。
苏联去年的经济增长率其实并不高,只有百分之四,和美国的增长大致持平。这是苏联计划经济委员会修改之后的结果,这样做一方面是在迷惑美国。另外一方面则是在还债,在勃列日涅夫去世之前的一年,为了庆祝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