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一章 疲惫的两国(3 / 4)
产木材,居民却只能去遥远的中亚买家具,居民吃不上蔬菜瓜果,孩子们夏天吃不上冰淇淋,沿海的渔民住房短缺。在远东,苏联人口稀少,却面向美国阿拉斯加、中国北方和日本,国防工业运行成本高昂,军费开支逐年上涨,经济负担十分沉重。
“这里的人太少,在追求大而全的部门和企业就没什么意义了。”准备去瑞士的谢洛夫在临行前,开始对远东地区进行考察。至少在八十年代,很多工作确实需要人来解决,而不是什么都能用机器来代替,苏联本身就缺人,远东尤其缺人。
一江之隔就是中国,按照时间来说谢洛夫的本体应该没出生,也不一定会出生了。不过林区的生活应该是不会变的,他脑海里还存留者一些印象。
别的总书记都能理解,唯一理解不能的事情就是,林区竟然无法把家具自己解决,木材加工业竟然距离这么远。仔细回忆了一下,似乎上辈子的林业局生活,比苏联这边的布局要合理一点,至少雪糕厂、火柴厂、家具厂、吉他厂、地板厂全都有,不过后来都倒闭了……
这些工厂是在谢洛夫长大的过程中渐渐消失的,到了后来整个林业局都是闲人,已经没有工作让这些人去做了,一般人的出路就是离开东北去南方,人口一直流失的地方就要谈展,苏联的远东也是这样。
东北至少比苏联远东人多的多不是么?关于一个林业局如何布局,这件事算是总书记为数不多比较了解的东西,缺人就以集体农庄和林业企业的名义,和中国相关的企业进行合作,既然开放了,能中日合资,没理由不能中苏合资。
回到莫斯科之后,谢洛夫开始着手研究林区的生活改善计划,然后准备去瑞士。在今年年,美国的外交环境比较孤立。美**队以反恐为名,对利比亚起多次攻击,成功摧毁利比亚诸多军事设施,予卡扎菲政权以沉重打击。
近两年生的事情比较多,美国驻贝鲁特大使馆生汽车爆炸事件,去年,美国环球航空公司817次航班客机生劫机事件;去年年底,罗马和维也纳机场遭到武装分子袭击,多人死亡,一百多人受伤。
虽然谢洛夫一时疏忽,导致本来没有原型的校车爆炸案出现在了苏联。可和平教咬人是不分国家的,尽管美国以几乎零伤亡的代价摧毁了利比亚大量军用目标,但是,除英国的撒切尔夫人外,美国的军事行动没有得到北约盟国的支持,其举动引起国际社会的恐慌。
全世界的人好不容易刚刚习惯了苏联战略进攻之后的环境,一时之间还无法习惯美国也这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