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七章 里根出招(2 / 4)
可以接受。能骗几年是几年。
赫鲁晓夫往往通过感染力把对方忽悠的找不到北,谢洛夫没有这种感染力,可论及制造假证据,整个苏联还没有人比他更加专业,只要他一口咬定是真的,那就是真的。
几乎是一夜之间,中西伯利亚勘探出大型油田的事就传遍了苏联,正式渠道只有共青团真理报的寥寥数笔,克格勃的假宣传部现在越来越有八股取士的风范,一句话都能分析出来天地至理,更何况这是好几句话。
借着这件事同时传播的还有西伯利亚宝库论,苏联的未来在于西伯利亚的开等等。根据勘查材料粗略地估算,西伯利亚地区蕴藏的资源接近苏联全部资源的三分之二。
谢洛夫作为总书记摇旗呐喊肯定不太合适,想来想去把能力不怎么样,资历完全没有的雷日科夫推出去,为这种论调再加一把火,“只要西伯利亚的潜力充分挥,苏联就会成为前所未有的强大国家,社会主义中级阶段的实现与否,就在于西伯利亚的潜力能不能完全挥,到时候苏联将远远过所有国家。”
总书记需要一些人热血喷张,脑袋一热奉献出来自己的青春,进行东部大开。忽悠普通人去那边为国家风险。人们口口相传中那个美丽的西伯利亚,其实只存在国家领导人以国家为蓝图的计划,还有诗人吟唱的诗篇当中,看起来很美好。
真到了那边,普通人就知道那里对于人类是多么不友好了。中国尚且制止不了东北人口不断的减少,苏联要是开放,不出三十年,西伯利亚的各个中小城市,就会全部成为切尔诺贝利,绝佳的废土电影取景地。
当一件事成为热点话题,普通人如果不加入讨论,就会显得自己逼格不够高。尤其是中央经济部部长雷日科夫被总书记推出来顶雷后,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亚被中央装扮成了巨大的彩色泡沫,一些西伯利亚地方党委书记也加入到了这场热潮当中。表示自己领导的地方就是需要改变的处女地,急需人才改变。
苏联掀起的开西伯利亚热潮,以及描绘起来的种种蓝图,种种宏伟计划。很快传到了最大敌人美国的耳朵中,美国媒体对苏联的关心程度,就和苏联宣传部对美国的关心程度一样,相反他们都对自己国家没多大关心。
“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与之作斗争的奴隶,是革命家。不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津津乐道地赞赏美妙的奴隶生活并对和善的好心的主人感激不尽的奴隶是奴才,是无耻之徒!”谢洛夫在会见民主德国领导人时候,评价联邦德国总理科尔的话,也同样在扩散。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