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二章 销售热潮(3 / 4)
苏联的平均工资不到一百五十卢布,高收入人群是克格勃的人,克格勃的普通军官和苏联部长级别的干部是一样的,此时苏联猪肉出售的价格大概是成本的一点五倍,就是说如果一猪头长大卖一百卢布,这头猪长大的过程会花掉苏联一百五十卢布。这种情况下苏联人的工资积累简直高的不像话,虽然名义上卢布和美元是一个汇率,但实际上苏联的工资在国内非常值钱,能购买的东西比美国高得多,但在国外又非常不值钱。
因为这样,谢洛夫断定苏联人民很有钱,所以定价三百卢布出售手机。同时让假宣传部散布消息,手机的成本超过三百卢布,有一些部门建议停产手机。加上苏联本国内就有被扫空的内部环境,所以这种谣言有很好的效果。
在铺天盖地的手机宣传海报之下,是空空如也的手机柜台,这让人更加相信成本高于售价是真实的,抢购浪潮发生,被摆出来的手机被一扫而空,又加剧了购买热潮。
“呐,这就是饥饿营销。”谢洛夫觉得自己又可以从福尔采娃那里骗稿费了。消费者的欲望不一,程度不同,还有些势单力薄。欲望激发与引导是饥饿营销的一条主线,因此,宣传造势虽然已成为各行各业的家常便饭,但却是必不可少。新品上市,前期的软硬兼施,电视广告的普遍撒网;电台、报纸、杂志、电梯等媒体的重点培育。
饥饿营销就是通过调节供求两端的量来影响终端的售价,达到加价的目的。表面上,饥饿营销的操作很简单,定个叫好叫座的惊喜价,把潜在消费者吸引过来,然后限制供货量,造成供不应求的热销假象,从而提高售价,赚取利润。
把这些条件都写出来,然后递给了自己面前的尤里勃列日涅夫,站起来道,“你们去意大利谈合作,一定要记住这几条,要知道意大利人的生活条件呢,比我们更加有活力,相信这种模式比在苏联更加管用,希望你们谈判的过程顺利。”
“知道了,父亲总是让我向你学习,说你是办法最多的人,谢洛夫主席,谢谢你的提醒。”勃列日涅夫的儿子十分低姿态的说道,也不知道是真的假的。
“那就去吧,有麻烦直接找大使馆。”谢洛夫也不知道这位大公子说的是真的还是假的,不过这种表面和善倒是和勃列日涅夫差不多,深得老狐狸的教育。
等到尤里勃列日涅夫走了之后,谢洛夫施施然拿起来电话道,“我说,总书记的儿子出国,你们可要注意一点,别让我们的对手知道了。”
“知道了,你没发现你这几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