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一章 互相监视(2 / 4)
的时候,推荐谢洛夫进入中央主席团,给了勃列日涅夫一个跑偏的印象。米高扬退出了最高权力机构,却推荐了一个年轻的干部进入中央主席团,这就不由得勃列日涅夫想多了。
勃列日涅夫一直在评估,谢洛夫到底算是共青团干部,还是一个地方安全干部?米高扬推荐谢洛夫接替自己占据一个中央主席团委员的名额,终于让一直很高看这个政坛不倒翁的勃列日涅夫认为,谢洛夫应该是一个地方安全干部,米高扬的那个老狐狸应该是没错的。
其实这个判断标准,那就是看一个干部对自己的出生地另眼相看,还是对自己的团体另眼相看,谢列平属于后者、勃列日涅夫属于前者,因为这个判断是勃列日涅夫的想法,所以他认为谢洛夫也是后者,毕竟这个总政委是巴格拉米杨元帅抚养大的,而米高扬退出中央主席团让谢洛夫上,这两个因素勃列日涅夫不能当做没看见。
米高扬的这个动作,让十分看重出生地的勃列日涅夫很好理解,米高扬想在最高权力机关留下一个出生在高加索,十分了解当地的干部,适当的时候能够照顾自己的家乡。
“你要拉拢他,要知道就算是这样,在谢洛夫升职的过程中,谢列平给他的帮助很多,这个人可不是简单能够拉拢的吧?”基里连科觉得勃列日涅夫的想法有些不靠谱。
“谁要拉拢他,我是要看住他。”勃列日涅夫微微的摇摇头道,“他策划的那些行动,只要进入一个情报部门,自然会很快升职,如果我先发现了这个人,同样会提拔他。不过你说的对,这个人可以用,不过要套上枷锁用。”
“怎么办?”基里连科疑惑的反问道,“这不太好办吧,又是往克格勃塞人?”
“有什么不可以么?柯西金肯定会同意的,你难道以为柯西金对谢列平就没有防备?再说了,我是第一书记,提议的主动权在我的手里。”勃列日涅夫呵呵一笑道。
面对在苏联有普遍支持者的谢列平,党委一把手和政府一把手之间的联合又不是不可以,勃列日涅夫给人的印象是沉稳、敦厚、随和,不像老谋深算的政客那样阴险狡诈,也不像政治强人那样咄咄逼人。弱者感到他很可靠和安全,强者认为他好摆弄,不会形成威胁。何况以他现在在党内的实际地位,由他接任第一书记更自然,也更顺理成章。
当然。作为一个大党大国的领袖,勃列日涅夫似乎缺少那种叱咤风云的魄力和坚决果断的强者风度。也许正因为如此,尝够了赫鲁晓夫的魄力和大胆行事之苦的人们,才容忍了勃列日涅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