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章 进攻和缓和(3 / 4)
一些我自己的想法,如果同志们有不同的意见,可以随时提出。”勃列日涅夫想了一下道,“战后独立的亚、非、拉等前殖民地国家也已经成长起来了,而这些已经成长起来的第三世界国家在很大一定程度上是反对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的。这是我们可以操作的地方,目前的舆论环境对我们苏联是非常有利的,苏联必须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做出决定性的作用!这是我们的使命和任务,而作为这个国家的领导者,我和在座的同志们,不能回避这个作用,不知道同志们同意不同意。”
“当然了,我们还是要同时推行缓和政策,这也算是对第一书记政策的一种持续。其实这并不矛盾,在完成伟大的目标之前,我们同样可以借用一下敌人的力量。”勃列日涅夫弹了弹烟灰道,“首先我们确实和美国的经济有一些差距,而且此时的环境对我们是有利的,我们完全可以借助这种环境,让美国对苏联释放出来足够的善意,把现在已经可以看到的差距彻底弥合,当双方的技术水准尤其是涉及到人民生活的产业完全抹平之后,我们更加有底气的进行对抗,不知道同志们觉得怎么样,如果不同意也没关系,我们可以研究研究,再商量一下,大家都是同志,有不同的意见可以提出来……”
苏联经济与西方的差距不小,希望通过与西方的合作,大规模的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来改造苏联经济,缩小与西方的经济差距。还有古巴导弹危机不仅仅是证明了赫鲁晓夫火箭战略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还说明了这时美苏之间军事力量的差距,而勃列日涅夫上台之后对火箭战略的修改和前军事战略的实施都需要一个平静的国际环境做准备,在准备完成之前避免与美国为首的西方发生冲突,是一种合适的考量。
而美国同样希望和苏联和平共处,这点勃列日涅夫是可以确定的,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减轻和苏联对抗的压力,毕竟在进行越南战争的同时,还要从欧洲前线维持大军和苏联对峙,这并不是一个理智的举动。
谢洛夫就知道,美国在欧洲的驻军兵力从七十年代开始,一直都是在缩减,直到把越南战争的内伤调养好,才在里根时期重新制定了对欧洲的兵力进行了增加。
同时四年前成立的七十七国集团则推出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要求发展民族经济,反对帝国主义的经济剥削。这都让勃列日涅夫看到了环境有利于苏联的地方。毕竟在这个时代,苏联的名声简直是好的不像话,如果不利用一下,勃列日涅夫也不配做这个第一书记了。
进攻性政策和缓和政策同时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