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六章 米高扬的建议(3 / 4)
德国的眼中,这仍然是一场失败,只不过戴高乐还是总统,他们这边还没有完全失败。因为有意大利的先例在,所以他们仍然认为有机会在未来消弭掉这次抗议的影响。
意大利的价值再次显现出来,先例总是成为事情发生之后的参考标准,既然十几年前意大利的情况更加恶劣,北约都没有出兵干涉,那现在似乎用时间来冲淡影响也不是不可以。何况美国在结束了春季攻势之后,国内反战已经到达了巅峰。现任政府已经声明会逐渐让美军撤出越南战场,美国已经没有舆论来在法国进行军事行动。
克里姆林宫围墙中的草坪上,两个老人正在肩并肩的散步,这两个人都是在苏联政坛响当当的任务,第一书记兼部长会议主席的赫鲁晓夫,以及苏联名义上的元首,最高苏维埃主席米高扬,两人正在优先的在苏联的政治中心中散步,表情十分惬意。
对于赫鲁晓夫来讲,马上已经年满七十五岁的他,似乎已经没有什么不满意的了。从第一次释放出来退休的信号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五年的时间,他如果是六十五岁的话,肯定还会再考虑考虑,说不定还会反悔,但现在已经没有这个可能。全世界的领导人都已经知道了他要退休。
在现在的苏联中央主席团当中,除了米高扬之外,已经没有赫鲁晓夫的同龄人。除了他们两个人,所有中央主席团的委员都是赫鲁晓夫自己提拔上来的。
“在好好看看这里的景色,以后可能不会经常来了。”赫鲁晓夫之所以没有把话说死,是因为勃列日涅夫正在制定赫鲁晓夫的退休待遇问题,谢洛夫当然知道勃列日涅夫只是用提拔赫鲁晓夫的退休待遇来收买人心,表明他自己才是赫鲁晓夫指定的领导者,但赫鲁晓夫本人不知道,而且对此还比较满意。
“我已经看到了战胜美国的可能,但不得不说我那时候说必将亲眼看到埋葬美国,有些乐观,我只能说看到了这种趋势,但不一定会看到那一天的到来。”赫鲁晓夫显然对这几年的国际形势非常满意,就像是一首苏联歌曲中唱的那样,从胜利走向胜利。
“是啊,我们的年龄太大了,这种长期斗争似乎不一定会看到结果,但趋势是很明显的,可以交给那些年轻人来完成。”米高扬的资格甚至比赫鲁晓夫还要老,四十五年前米高扬就已经是中央委员,说到这里米高扬想了一下问道,“我们两个都退休的话,中央主席团的委员会空出来两个,你看谁比较合适?”
米高扬因为岁数比赫鲁晓夫还要大,而且在赫鲁晓夫退休之后,米高扬已经清楚的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