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九章 隐蔽的准备(3 / 4)
小时过去,抢救室中的医生出来,满脸汗水带着抱歉的语气说道,“对不起,我们已经尽力了!”
整条走廊的气氛陷入到了黯然当中,只剩下马利诺夫斯基不大的抽泣声,赫鲁晓夫等人对马利诺夫斯基的遗孀和孩子进行安慰,不一会马利诺夫斯基的遗体被推出来,这位经历过残酷卫国战争的元帅最终还是没有扛过去。
一九六七年三月末,马利诺夫斯基去世的消息,通过塔斯社发布出去。一时间各国纷纷对这个不幸的消息表示哀悼,很多国家都通过本国最有影响力的报纸表达悼念。其中中国也在这件事上表态,对马利诺夫斯基做出了很高的评价。
这是因为,马利诺夫斯基指挥了二战最后一场大战。德国投降之后,马利诺夫斯基转换至远东中国满州,在那里他领导外贝加尔方面军对日军作战;他领导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最后一支作战部队攻占中国东北,那原先是一支有八十万强悍大军关东军占领的地方;日本关东军一向为各方赞扬的高质素精锐部队,马利诺夫斯基竟能在十天天内击溃“关东军”,他是以坦克加数万摩托车步兵以闪电战模式加上古典战术“两重包围”模式交互运用,堪称是红军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大战功(不论是在勇猛方面、比例方面,在执行行作战及创新战术,都是),这场大胜仗在激励俄罗斯民族感情起了巨大的鼓舞。马利诺夫斯基将军也因为此胜战荣获苏联至高荣誉奖章——“苏联英雄勋章”。
“这位元帅还准备对中国进行核打击呢,历史真是有意思。”谢洛夫看到这条报道真不知道是什么反应,反正这样也好。这样对两个国家都是好事。
苏联为马利诺夫斯基的葬礼举行了巨大的国葬,赫鲁晓夫亲自主持把和自己这位私交不错的元帅葬入红场墙下,这里埋葬了很多著名的人,还包括克格勃前身契卡的创始人,捷尔任斯基。可以说对马利诺夫斯基也是一种礼遇。
参加完了这次的葬礼之后,谢洛夫以克格勃的名义对埃及再次发出警告,提醒埃及一定要注意以色列可能采取的突袭,对于这个打一次跪一次的盟友,他也是操碎了心。阿拉伯第一强国总是这种德行,苏联的面子上也过不去。难怪后来连埃及自己都丧失了信心,连阿拉伯的主导权,从丢给了沙特。
“长久的竞赛,以色列是坚持不下去的,他们在团结也只是一个几百万人口的小国,小国对抗大国想要取胜,就是采取偷袭的手段发动战争,日本对美国是这样,德国对苏联也是这样,埃及必须做好相关的准备。希望纳赛尔先生能注意到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