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章 暗语命令(2 / 4)
!”谢洛夫拿起电话对阿厉克赛的继任者说道。
“明白,第一副主席!”电话里面传出义正词严的声音,新任内务人民委员是谢米恰斯内提拔的人,但对谢洛夫仍然不敢怠慢,克格勃内部谢洛夫是无法被忽略的
全世界各个国家。只要谢洛夫想要找的话,都能找到受到苏联影响或者左翼影响的学生,哪怕是宗教气氛在浓厚的国家,只要他没有变成沙特那种德行。事实上就算是沙特,谢洛夫仍然有下手的空间,只不过他目前还不需要这么做。
不要以为他对任何国家红色革命都有兴趣,谢洛夫首先考虑的是有基本自己能力的国家。像是埃及谢洛夫就从来没有要让他变色的想法。埃及除了那条运河,真的没有让他感觉到有价值的地方。如果阿富汗不是苏联的邻国,他管阿富汗人去死,当没看见好了。之所以对阿富汗感兴趣,还不是因为怕苏联的中亚地区受到影响么。
从俾路支下手主要是历史经验和现实来考量,苏联入侵阿富汗后,巴基斯坦成为所有支持阿富汗抵抗力量进行圣战的战略后援,前苏联为了从内部瓦解巴基斯坦支援阿富汗游击队的后勤运输线,决定成立一支能专门在巴基斯坦从事破坏活动的组织,其中的一个组织就是“俾路支解放军”。当时的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主要以“俾路支学生组织”(bso)为核心组建了“俾路支解放军”,而“俾路支学生组织”是俾路支省首府奎达和其它城市中的左翼学生组织。在苏联入侵阿富汗战争期间,“俾路支解放军”非常活跃,并曾把苏联模式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他们组织的指导思想,他们当时的首领布克提曾毕业于莫斯科卢蒙巴大学,还有不少成员在前苏联受过训。
换句话说,这支巴基斯坦的分裂力量是谢洛夫服务部门的亲儿子,克格勃是这只力量的亲爹,据他所知,俾路支解放军一直活跃到他前世记忆的终结,可见还是很有生命力的。其实从内心谢洛夫并不愿意把苏联模式推广,因为用苏联模式的国家都有很强的自主性不好下黑手。之所以输出革命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他心中倒是很愿意把苏联本身的问题推广出去,比如多民族、比如无神论、比如加盟共和国可以独立的联邦制。
俾路支省这里的居民主要是俾路支人、帕坦人(在阿富汗称普什图人)和信德人,还有少数布拉灰人和哈支拉人(蒙古人后裔),也有零星操乌尔都语、信奉和平教的印度移民。在他的规划中,俾路支省独立或者和阿富汗成立联邦制国家都可以接受,这种事情可以到时候再说。几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却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