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 齐奥塞斯库(3 / 4)
库塔什指出该委员会在成立的两年内进行了大量调查取证,结果“所有调查证人无一例外地都认为齐奥塞斯库在国外没有存款”,究其原因,齐奥塞斯库当时对自己在国内的领导地位非常有信心,没有在国外存巨款的理由。罗马尼亚保守党议员德拉戈什?杜米特鲁甚至在议会发言中指出,齐奥塞斯库是一个“诚实的人”,与当今那些逍遥法外的“硕鼠”们相比,齐奥塞斯库不知要诚实多少倍。
“尤里,你怎么看?”谢米恰斯内把魂游天外的谢洛夫呼唤回来问道。
“不好办啊,一个国家的自主性追求不是亲苏的领导层就能搞定的,齐奥塞斯库代表的不是自己,而是一大批寻求自主的罗马尼亚人。强行阻止什么后果很难预料。”回过神来的谢洛夫摇摇头说道,“实在不行我们可以邀请齐奥塞斯库同志参加安全大会,借着这个机会沟通一下,如果还是没办法,就希望我们的第一书记不要再驻军问题上让步了……”
“我们不能复制匈牙利和波兰的模式么?”谢米恰斯内的意思是把齐奥塞斯库换掉。
“不行,当时在波兰和匈牙利我之所以敢这么干,是因为两个国家已经乱了。我才借着混乱的局势清理掉了一批人,但罗马尼亚的局势很稳定,独立自主也是有广泛共识的,我们贸然动手不知道会是什么结果,再者就是,类似于匈牙利的事情,每出现一次对我们的国际影响力和苏联的形象都是一个巨大伤害,根据我们的统计,在波兰和匈牙利的事件发生之后,欧洲各国的共产党人员都损失了五分之一,英国共产党差点就不存在了。意大利共产党和社会党联盟在赢得了那次选举,所以这种事情不能在干第二次!”谢洛夫像是条件反射一般的摇头,让谢米恰斯内放弃冒险的举动。
当年的波兰和匈牙利事件,谢洛夫的地位很低,是作为救火队员硬上去解决问题。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条是苏联派兵镇压颜面扫地,欧洲共产党纷纷放弃理想。另外一条是苏联不动,他利用克格勃顾问部指挥两国的内务部发动清洗,把所有问题一古脑的全部用枪决解决,当时谢洛夫选择的是后面这条,牺牲了两个国家保全了苏联的颜面,不管铁幕对面的国家有在多的疑惑,苏联没有出兵干涉是事实,也就没有借机攻击苏联的机会。
现在这种条件都不具备,罗马尼亚比较稳定,克格勃进入很容易被发现,一个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竟然要颠覆另外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一旦不成功不论是谢米恰斯内还是谢洛夫,都可以被轻而易举的牺牲掉。
“萨哈托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