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军事会议(2 / 4)
一阿迪格共和国方面抓人的动作太快了,到底是按照现在的出发标准来处理,还是按照从重从快的标准来处理?这倒是个问题。
至于今天到莫斯科的有五节车厢的古巴雪茄,谢洛夫已经让克格勃的秘密警察总队去车站卸货了。这批雪茄是古巴原产。本来一般情况下都是供应给美国人的,属于有钱也不一定伸手的东西,但现在不一样了,古巴革命了嘛……
在后世美国好像有关于古巴雪茄的禁令,这不是对于美国人的禁令,而是涉及到任何美国的盟国的法律,和美国做生意就不要和古巴产生生意上的往来。可想而知美国是一个多么霸气的国家。认为自己通过的禁令对全世界就好使。
但这项禁令对于苏联是没用的。这种闻名世界的雪茄既然美国人不要,就给苏联这边的国家好了。苏联的烟民必须要感谢美国人的慷慨,不然他们都接触不到这种高档的雪茄。毕竟和美国人相比,苏联这边的人民还是比较穷一点。真玩市场经济人家美国确实更有钱。
明天过边境的是四万个中国产的保温瓶,可想而知苏联的轻工业是处在什么样的基础上,连涉及到日常生活的保温瓶都无法自产,当然这可以从意大利也能弄到,但考虑到成本的问题,最终克格勃选择了同东方的同志沟通。
平心而论液压保温瓶肯定不会比阿尔法移动电话系统、甚至一个电子管难搞,可苏联没有任何一个机构在研究这种东西,这是整个苏联大环境的因素,苏联的重工业需要太多的人,连从事农业人口的人都不够,更别提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业了,也农业的粮食产量都只能算是勉强维持,哪还有人搞轻工业?
这就是苏联迫切需要找一个国家和自己互补的原因,但只搞轻工业不搞重工业就像是一个人只有肉没有骨头一样,苏联需要一个比较强大,但不能太强大的国家,最好还不和自己接壤,这点历史上苏联选择了印度,而谢洛夫准备选择印尼。
哪怕是想想苏联和印度并肩作战的场景,谢洛夫都能在心中涌起深入骨髓的绝望。那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还是让美国人去扶持吧,希望美国人都用自由和富裕把印度改造好。不过以谢洛夫估计,在援助这方面远没有苏联有节操的美国,肯定不会像苏联这么尽心尽力的教印度人东西。
“好了,基本上没有问题了,明天我要参加国防部的军事会议,你们把到了苏联的货物运下来然后按照名单分发给全联盟的同志们就可以了!”抬起手腕看了一眼时间,谢洛夫把剩下的事情全部交给谢尔久科决定,他该去军事管理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