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谈判(3 / 4)
谋的话,谢洛夫很是肯定的把南苏丹的抵抗归结在英美支援之下,把这方面的联系告诉了旁边的苏丹军政府首脑,至于英美两国是不是冤枉,就算是被冤枉这个锅他们也要背,没有为什么。
摔锅到美国中央情报局和英国军情六处的身上,并不是谢洛夫有偏见故意这么做的,而是完全下意识的行为,苏联一旦在某个地点受到了不明势力的阻碍,几乎不用任何情报就能联想到英美两个国家的身上。
这颗星球能对苏联造成阻碍的国家屈指可数,法国人正在忙着阿尔及利亚战争不会这么闲,中国距离非洲太远,完全处在有心无力的状态,况且目前中国完全没有理由这么干,正好苏丹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简单的分析之后这个答案就呼之欲出了。
“英国人,可能是对我推翻了亲英的政府不满吧!”阿布德将军非常认可谢洛夫的判断。某些时候非洲这些政变之后选择苏联,并不是多么伟大高尚,而是因为前任政府已经选择了一个老大,而他们上台之后为了表明自己和前面的政府不同,才改换门庭投入了苏联的怀抱,说起来一点也不复杂,阿布德将军选择苏联作为靠山也有这方面的意思。
挥手让人把这些缴获的武器收回去,一行人几乎在官邸中闲聊,不要以为这些贫穷的国家没有富人存在,在穷困的地方只要有阶级这个东西存在,就不会缺少为富不仁的家伙。苏联给苏丹这个国家带来最大的改变,首先就是富人和军人这两个阶层。
但阿布德将军不要以为所有事情都一帆风顺,他可能忽略了一件事情,苏联还是目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老大,每次对外援助的时候,同时也会带来另外一件东西,革命思想。
显示苏丹这种实力不强,军力一般、社会矛盾非常突出的小国,一旦被苏联施加影响,革命的思潮就会马上扩散,苏丹之所以还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完全是因为谢洛夫在克制这方面的工作,暂时不会对苏丹下手,但这个暂时是多长时间,可没人知道。
至少谢洛夫看见总是穿着长袍的阿拉伯人,还有为数不少的清真寺,只能克制住心中输出革命的想法,比起苏联历史上心急火燎遍地撒网式的输出革命,从成本上考虑谢洛夫更加愿意缓慢的经营,这样就不会出现支援出来一百支游击队,却没有一个能夺取政权的结果。苏联确实很强,可这么放血也放不起。
来到喀土穆的头几天,谢洛夫很是悠闲地跟随着阿布德将军到处看看,听着对方炫耀自己治理苏丹的成绩,在谢洛夫的劝告下,瓦莉娅也没有继续问什么叫流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