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大时代1958 > 第一百九十章 援助苏丹

第一百九十章 援助苏丹(2 / 4)

有不少东西是克格勃感兴趣的,同样一个电风扇,意大利的产品省电还无声,苏联制造出来的有噪声还费电,那当然应该好好和意大利人学习学习,为了防止意大利没有国际主义精神。不教自己,派过来一些特工以防后患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能交换最好,达不成协议可以偷嘛……

在明斯克火车站,谢洛夫和瓦莉娅吻别,对着妻子身后的一排女特工点点头,得到了正面的回应。整理好衣襟的谢洛夫目送妻子转道基辅。不得不说苏联的高速公路网络必须要革新了。至少欧洲部分应该要想办法研究出来新型的建筑模式。不然这种路况迟早会耽误苏联的强大,苏联的发展很大的受制于寒带的地理条件。这点谢洛夫必须承认。

全国八成以上的国土都存在冻土带,像是西伯利亚那种漫长的冬天,苏联一半的国土都是那样。这种国土上首先要建立公路网络就成本大的不像话,一条新的高速公路只需要经历过一个四季轮替,第二年就和泥泞的土路没有区别。全国的高速公路网一点都不现实,苏联一直在修建铁路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同时不断对国内的铁路进行升级,苏联的铁路电气化从六十年代开始一直走在美国前面,但仍然改变不了物流不畅的劣势。

至少苏联的欧洲部分还是应该推进公路网的建设,但是亚洲方面高速公路网只能成为铁路的补充,像是中亚、远东和贝加尔湖附近建成局域的高速网络,依托西伯利亚铁路保持物流的通畅。

建筑方面也受到气候的影响,越往北建设的高楼墙体越厚,五零墙都可能因为骤然的寒冬被冻裂,这其中的成本巨大。如果苏联开放户籍制度,西伯利亚的苏联人口能在几十年时间跑到欧洲来再也不回去,根本就不需要担心西伯利亚被别的国家占领,谢洛夫上辈子本身就是东北人,还不知道东北的人口一直都在负增长么?能自由迁徙的话,谁愿意呆在这么寒冷的地方熬日子?

好像从今年开始,谢洛夫独自进入克里姆林宫的次数一下子多了不少,以前他还在嘲笑谢列平,说谢列平就差把家安在赫鲁晓夫办公室的旁边了,没想到现在他也变得差不多。克格勃是最经常进入克里姆林宫的部门,各种各样的报告通过克格勃交到赫鲁晓夫的办公桌上面,谢洛夫要向赫鲁晓夫报告意大利的情况,自然不能避免这一关。

“总体而言,我们利用新颖的设计打开了意大利的防线,未来的意大利很有可能成为南斯拉夫那样的国家,事实上和我六年前在意大利的时候相比,在我们和美国人中间骑墙的声音就大了不少!从某种意义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书单:长风渡造作时光无论魏晋贵妃裙下臣今天前妻也没找我复婚玄学,我就会亿点点大佬都爱我[快穿]今天我仍不知道亲爹是朱元璋高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