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尼克松(2 / 3)
有改变,肯定会让历史上一九六零年金融改革重现,到时候新法郎和旧法郎一比一百的兑换比率,苏联要一堆废纸有什么用?这时候自然是要美元了。
克格勃各个总局都有自己的工作,第一总局和第二总局就不说了,两个总局每天都很忙,谢洛夫最近的计划就有、安排学校毕业生进驻东欧四大集群充实那里的驻军机构、去哈萨克斯坦坦克工厂视察、参观拜科**航天中心、检查米亚西舍夫设计局安保系统。至于下下个月还要接待苏丹回来的农业学家,问问苏丹现在的玉米情况。
交通管理总局和技术管理总局也很忙,在莫斯科这里谢洛夫就知道,正在测试地铁自动化系统,更别提整个苏联的交通系统了。秘密警察总局和警察总局合作每天为苏联的领导人安排保卫工作、同时训练驻外国大使馆武官。
就算是将一些不重要的报告剥离出来,现在军事管理总局的文件仍然可以多到把谢洛夫埋了的地步,“以后军区师级别以下的报告你们自己处理,处理意见交给我审批就行了!红海军等其他军种也是这么办……”谢洛夫一边开会一边对着自己的处长们碎碎念,自从回来之后整个总局自己就成了最忙的人。
到了现在为止谢洛夫才发现了一个早就存在的问题,那就是军事管理总局作为一个新总局,被谢列平划到了第三的位置上,所有工作都是谢洛夫一个人安排的,其实少了很多其他总局有的东西。比如说,第三总局没有副局长、别说是副局长、连第一副局长都没有。谢洛夫孤零零一个中将局长、下面一群上校、有数的几个少将还是五月份刚从谢列平那里升上来的,那时候谢洛夫还在柏林做建筑工人……
谢洛夫每天都在国内这样还没问题,但一旦像去柏林一样离开一段时间,积累的工作量足够让谢洛夫吐白沫,“各处把积累下来的报告领回去,提出自己的意见在交给我!”谢洛夫放下手中的钢笔,左手揉了揉自己的手腕。
一个小时过后,进行完力量训练的谢洛夫回到自己的办公室,看着天色已经昏暗的外面直接拉开了台灯,把自己埋在堆积如山的文件中,“这届的全国劳动模范要是没有我的提名,根本就不能令人信服,怎么军区级别的报告也这么多?”苏联全国红军系统的报告,没上交到国防部一份,一样就会送到军事管理总局一份,几个月下来当然这么多,但谢洛夫还必须亲自做出批示,因为军事管理总局没有和他同级别的干部。
本来想让伊塞莫特妮领着秘书处的人进来,但谢洛夫还是放弃了,泄密了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