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8章 、这个只管杀不管埋的世界(上)(2 / 6)
团糟,大片耕地抛荒,农民缺乏化肥、种子、牲口、农业机械和燃油,连灌溉用水也因为水利设施的大批毁坏而普遍出现了问题。再加上天灾的雪上加霜,导致欧洲各国在一九四七年的农业产量比北美还要悲剧得多不说,煤炭、燃油和电力在欧洲大陆上也极度短缺——严格来说,整个欧洲并不是真的没有煤炭和石油这些资源,而是因为交通被破坏,哪怕手里有着大宗物资也运不进去。即使运进去了,也来不及修复发电厂恢复供电。
于是,曾经心高气傲、俯瞰天下的欧洲文明人,这下却是彻底陷入了真正的饥寒交迫之中,日常生活一下子跌落到了中世纪水平,到处缺水断电,缺衣少食,缺医少药,死亡率则迅速超过了中世纪的平均水平。
东欧的罗马尼亚、波兰和保加利亚都是农业大国,在和平时代曾经每年都要向西欧发达国家出口大量粮食。结果随着“无夏之年”的到来,粮食出口量一下子跌到了零。哪怕它们占了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能够就近获得苏联的大量援助物资,也才能够给各自的国民提供每人每天一千四百卡路里的食物配给。而且由于运输的混乱和分发系统的不完善,实际远远达不到这个标准,换句话说大多数人已经是天天都得饿肚子了。
北欧的挪威、瑞典和丹麦三国,依靠着北大西洋渔场的鲱鱼,苏联提供的援助物资,还有地广人稀,人口总量较少的优势,总算是勉强维持了每人每天一千二百卡路里的食物配给份额。这个数额仅仅相当于战前平均水准的一半多些,其中还掺杂了许多土豆粉渣、粗制鱼粉之类的“代食品”,导致很多人消化不良,患上了痢疾……但人民好歹还是得到了最低限度的食品供应,至少是避免了骚动的发生。
在这个令人战栗的“无夏之年”里,德国的食物配给份额同样屡遭削减,最后只剩下了每人每天一千卡路里。而且主食也被迫从面包降级成了土豆,黄油、奶酪和火腿则从商店的货架上消失得无影无踪。为了解决粮食危机,政府与营养专家号召人民采取反复仔细咀嚼食物的方法进食,以充分吸收营养,但说穿了依然只是自欺欺人而已。饿慌了的人们纷纷扒上前往俄国的火车,为了一份能吃饱饭的工作而不惜奔赴西伯利亚。
捷克、匈牙利和奥地利在这个“无夏之年”的食物配给水平,甚至比德国还要更加悲剧,只有每人每天九百五十卡路里,仅仅维持在勉强饿不死的程度。而且,能够供给市民的食物几乎除了土豆就是土豆,肉类和油脂基本没有不说,连蔬菜也因为气候异常而大面积绝收,那些把花园开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