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8章 、三战时期的圣诞故事(一)(4 / 7)
队,但在丧失了地中海的制海权之后,绝大多数部队都变得七零八落,散落在从马耳他岛到昔兰尼加的各个孤立据点里,打不下去也撤不出来,最后只能捏着鼻子任凭他们自生自灭——幸好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巴西人、墨西哥人、秘鲁人和加拿大人,即使是美国本土的部队,也以黑人和亚裔士兵为主,哪怕全部损失了也不是特别心疼,说不定还能为国内除去一些隐患。
但无论如何,盟军丢失整个北非已成定局,而艾森豪威尔将军在中东能够继续坚持多久,现在看来似乎也是一个未知数——这让爱因斯坦这个犹太复国主义支持者,不由得担忧起了巴勒斯坦那些犹太人定居者的命运……虽然始终生活在欧美,但爱因斯坦在内心深处一直以一个犹太人,一个以色列人自居……
幸好,即将兵临巴勒斯坦的入侵者不是希特勒,而是斯大林,或许那里的犹太人还有几分盼头吧!
※※※※※※※※※※※※※※※※※※※※※※※※
对于生活在美国本土的平民百姓来说,上述这些燃烧在几千公里之外的遥远战火,虽然显得十分的劲爆和精彩,能够吸引他们的眼球,但真正说穿了,也不过是代表着饭后茶余的几句闲话而已。但是,再接下来,联邦政府最新出台的国内食品和日用品全面配给制度,却让每一个美国人都感到忧心忡忡。
——在之前的二战时代,美国的农业生产并未出现衰退,反倒是因为旺盛的战争需求,扫除了大萧条的残余影响,导致各种农作物的产量都屡创新高。因此战时的美国人从来没有饿过肚子,面包和玉米饼都是不缺的,只是更加高档的黄油、巧克力和牛排之类有时候会缺货,即使有钱也不一定能吃的好罢了。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三战来临的时候,由于急剧增加的物资消耗和农业劳动力的日渐匮乏,为了能够挤出更多物资来供给前线,就连美国这个曾经得天独厚的农业大国,也不得不开始实施食品配给了。
实事求是地说,相比于其它那些早已民不聊生、饥寒交迫的参战国,联邦政府预定在明年二月正式推出的食品配给制度,还是非常之宽裕和丰厚的。即使是普通的重体力劳动者,每人每周的配给量也有面包四千克、肉类或鱼类四千克、黄油五百克、糖五百克、果酱二百克、咖啡一百克、奶制品、脂肪和油一千克、牛奶三升。鸡蛋、蔬菜和水果则不限量供应,只要市场上还能买得到。文职人员和轻体力劳动者的面包和肉类配给量较少,但其余副食品的配给量跟重体力劳动者一致。如果是教授和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