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8章 、墨尔本的陷落(下)(2 / 7)
打了好几年的仗,对墨尔本和香克角的熟悉程度不比马尼拉差多少,所以我非常不看好澳大利亚人的未来前景——他们能够坚持两个月就是奇迹了!”
菲律宾共和国元帅,“马尼拉的拯救者”、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五星上将嘴里叼着他心爱的玉米芯烟斗,喷吐着烟圈说道——时隔半年之后,如今的麦克阿瑟大帅早已不复去年冬天被日本人偷袭俘获,被迫装在铁笼里像珍禽异兽一样游街展览的落魄和颓丧,而是再次成功戴上了胜利者的桂冠,跟往日一样意气风发。
虽然他所谓的胜利,不过是在菲律宾打了几场小规模的城市治安战,击退了几支基本只有轻武器的菲共“胡克”游击队,夺回了首都马尼拉和其它几座海港城市……而与此同时,还有五万以上的“胡克”赤色武装分子,依然继续盘踞在吕宋岛北部的碧瑶山区。还有三万多宗教极端分子割据棉兰老岛,俨然自成一国。
但不管麦克阿瑟这位“名将”的战绩里含有多少水分,他依然是美国陆军中经验最丰富的将领之一。
“……在珍珠港事件爆发、菲律宾保卫战打响的很多年之前,驻扎在菲律宾的我军就制订了一个‘橙子三号作战计划’。即在制海权丧失、敌人登陆行动阻挡不住时,可撤到在马尼拉视界之内的巴丹半岛。然后继续坚持六个月,以待海军从本土运来援兵。我指挥的巴丹之战,其实就是在按照计划执行而已。
因为很早就有这样的计划,所以早在战前的时候,我军就已经在巴丹半岛进行了不少建设,营造了大量的军事设施。尤其是位于巴丹半岛的尖端,扼守马尼拉湾出口的科雷吉多尔岛,更是像直布罗陀一样,整个岛屿都进行了要塞化。沿海滩头的岸防火炮以及迫击炮、高射炮力量雄厚,岛上高地里挖掘了迷宫似的隧道,乃是最好的防空洞,可以容纳医院、司令部和仓库……如果没有这些东西,我是不可能在巴丹坚守半年的。
可是,澳大利亚人却从来没有在香克角进行这样大规模的土木作业,至少在我离开澳洲战场的时候还是这样。盟军设置在香克角的军事设施,满打满算也只有几座海防炮台、雷达站和一个高射炮阵地。虽然香克角那些大口径岸炮的威力确实不错,炮垒也很坚固,但就跟英国人在新加坡建造的炮台一样,无法调转炮口用于对付从陆地那一面过来的敌人。而且那里的地下并没有现成的掩体洞库,甚至连地面上的房屋都不多。
如果卡廷总理组织几万部队撤过去的话,那么他们在香克角恐怕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只能搭帐篷露营。而从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