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5章 、东亚战云起(下)(2 / 5)
、中山王国和南山王国。接下来,正所谓茶杯里也能起风暴,这三个迷你小国之间先后发生了一系列战争。最后,尚氏家族统治的中山王国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了琉球王国,其国祚前后绵延五百年之久。
不过,虽然牛皮哄哄地挂着个“王国”的名头,但琉球毕竟是个孤悬沧海的小地方,土地贫瘠,人口也不多。想要衡量琉球这个古代国家的实力,用中国的例子恐怕不太好比较,换成日本的例子来说,战国霸主织田信长起家的尾张国,石高(稻米年产量)是五十七万石。而琉球王国的石高是多少呢?才十二万石!
也就是说,所谓的琉球王国,仅仅相当于桶狭间战役之时,尾张国大名织田信长的五分之一实力。这个国家基本上没有任何值得一提的矿山,也没有任何利润丰厚的特产,连铁器都要基本依靠进口。粮食也不够吃,在番薯没有传入前,琉球平民一直都是以杂粮甚至是苏铁的果实磨粉充饥,被称作“苏铁地狱”。
幸好,琉球王国的地理位置本身,就是一颗很值钱的筹码。在大航海时代初期,琉球岛曾经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远东中转贸易港。依靠在中国、朝鲜、日本、马来亚和香料群岛之间做多边贸易的丰厚收入,这个小小的琉球王国,一度有过上百年富裕繁荣的黄金时代,各种高大的神寺、佛塔、石砌的龟甲墓纷纷树起。
但是,这同样也引发北方恶邻的垂涎——十七世纪初,位于九州岛最南端的萨摩藩发兵三千,渡海远征琉球,仅仅死了几个杂兵,就轻易征服了这个几乎没有常备军的岛屿。
不过,琉球和萨摩毕竟相距遥远,语言人种迥异,而且以萨摩藩的体量和底蕴,一时间也难以吞下这么一个自成一体的岛国。此外,如果保留琉球王国的壳子,萨摩藩的商人还可以借此绕过幕府的锁国令和清朝的禁海令,打着“琉球贡使”的旗号继续与中国通商,从而谋取暴利,弥补藩里的财政赤字。
所以,之后的琉球王国虽然不得不向萨摩缴税纳贡,并且允许一支萨摩武士驻扎在国内,但基本还是保持着内政和文化上的独♂立性,连语言也没有被同化,其关系大概类似于后世的驻韩美军与韩国政府。
随着明治维新之后,真正实现了统一的日本政府,终于无法再容忍半独♂立的琉球王国继续存在,于一八七九年正式吞并琉球,把它变成了冲绳县,并且对岛民开始实施日本化教育……如此算来的话,日本帝国将冲绳纳入版图,也就是比侵吞台湾早了十多年而已,还不足以让琉球王国的遗民把自己看作是日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