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6章 、钢铁雄心:旭日帝国(下)(2 / 7)
线将士最为诟病的军需供给。
※※※※※※※※※※※※※※※※※※※※※※※※
——虽然日本在战前拥有非常充足的劳动力,日本的工人也具有勤奋和努力的优良传统,对工厂和自己的本职工作也很忠诚,但在战争开始之后,日本本土的工业生产在转入战时体制的过程中搞得很糟糕,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政府没有合理的整体经济规划,单纯以产量为终极的目标,结果导致了各部门的政策和命令相互冲突,还导致资源和工厂生产能力不匹配,既打击了工人的劳动积极性,又降低了产量。
最根本的问题在于,负责国内经济生产的部门与征兵机构缺乏合作,甚至缺乏最基本的沟通——深受武士道信仰影响的大本营参谋们,非常想当然地认为每个日本人都是天皇陛下的勇士,都可以去作战,结果就是工厂里的工程师、技师、领导者、机械师和熟练工人都被抓去充军。让工厂没有熟练的工人可用,从而导致各种军火的产量和质量一起大幅度下降。比如一位在日立电子公司工作的主管就说道,“我们被征召走了一千个熟练的技术工人,为了保证生产,我们必须找四千个新手才能代替他们的作用,而且质量无法保证。”
更要命的是,许多大型公司或工厂要依靠数以百计的小公司来提供生产原料和零配件,而在日本,很多小公司只有两三个技师。如果这些小公司里掌握关键工序的技师被突然抓去充军,那么这家公司的整个生产都要完蛋,进而产生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大型组装厂因为某个零部件无法到位而使整个生产全部停止……
除了不科学地胡乱征兵,浪费了大量的技术人才之外,日本国内军需生产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军队对工厂的胡乱干预。如今的日本帝国在实质上已经被大本营接管,而大多数陆军和海军的高级军官都没有任何的商业或生产技术常识,在这些军官的监管下,各种工厂都被强迫转入军需生产,根本不顾这些工厂的技术能力。结果干出了很多让纺纱工厂去生产子弹,让陶艺作坊去烧制望远镜的诡异囧事……最终生产出一堆空前奇葩、令人落泪的次品废品,既浪费了宝贵的原材料,也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电力,还耽搁了时间。
最发疯的案例是位于名古屋附近的三菱飞机制造厂,原来不过是生产牛肉罐头的工厂,却被大本营丢了张图纸下来,下令临时改为飞机制造厂,天晓得那些军官们是怎么把罐头和战斗机联想到一起的。
而且与此同时,熟练的机械工程师都被抓去充军,代替他们的是一些学校里还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