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6章 、瘟疫时期的悠闲日常(上)(4 / 5)
里,很多工作似乎是不能僭越的:你是煎鸡蛋的,你就不能负责递东西,哪怕你再闲而递东西的人再忙,你也不会去随手把手里用脏的锅递给洗碗工。所以印度人常常做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也要动员一大堆人,而且一定其中有要一个是像领班那样发令起头的,否则大家就不知该如何是好了。其中最夸张的例子就是,当王秋想要向国内发传真的时候,居然必须由由堂里一个领班代收,再传给一个助理,助理再传给去发传真的门童。哪怕那个门童就站在王秋边上,他也不会收王秋的传真原件,而是把领班叫过来,重复一遍上述过程!
最开始的时候,王秋还以为这是某种为了保障就业而搞出来的笨办法,就像前苏联晚期国企那种“你们假装已经发了工资(配给制下的卢布什么都买不到),我们假装干过活了”的情况一样,只是感觉很囧而已。但接下来,在跟钱德拉.舒克拉先生闲谈聊到这事的时候,他才得知,印度的高级酒店之所以需要那么多的服务人员,并不是因为老板要装逼浪费钱多雇人,而是因为一个别处没有的隐晦概念:种姓!
在印度,所有的佣人都要根据其姓氏,非常严格地区分“工种”,不能乱了规矩。比方说,在印度的富人宅邸和专门招待富人的高级酒店,一般都雇佣最上等的婆罗门种姓厨师,因为富人自己往往也是婆罗门或刹帝利高种姓,只能吃由婆罗门做的食物。但是婆罗门厨师也是高贵之人,可以做饭,但要他干端菜之类伺候人的“低贱”活儿就不行了,所以得要用低种姓的人当服务生。可即使是低种姓的印度人,一般也不愿意干打扫厕所之类更加低贱的活儿,所以还得找贱民来干这事。由于每个工种都得找专门的人来干,不能随时互换,也不能让员工一人身兼多职,或者在必要时顶班,结果就导致了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
这还算轻的,在古代的时候,印度的佣人分工更细,甚至包括专门的管家、遛狗的、打猎时负责吆喝轰赶猎物的、熨衣服的、倒马桶的、抬轿子的、负责背肥胖主人上楼梯的、给主人洗脚的、管理花园的、给主人赶蚊子的、负责喂养宠物的等等,而且每个“工种”都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可谓门类齐全。更要命的是,这个工种的名称往往也是首陀罗或吠舍的姓氏,也就说是每个工种都是世袭的,互相不能干涉。富人如果想要自己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都有人伺候,并且严格符合“规矩”的话,就必须雇上极为夸张的一大帮人。结果有个特别讲究的印度婆罗门富豪,甚至搞出了需要六百个仆人伺候他们一家六口的事情!
但从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