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岭南无战事(下)(4 / 7)
社会主义工商业公有化改造”和“破除封建迷信”这三大釜底抽薪的绝户计,占领军只能硬着头皮在广东打上一场长时期的治安战。由于军警力量在使用上的各种局限,有关部门还下令组建属于自己的“爱国社团”以毒攻毒——于是,就有了长留派的诞生。
简单来说,长留派就是一个依托海南岛穿越集团的“新道教”建立起来的,面对新占领区当地民众的会道门,短期目标就是对付那些胆敢跟“澳洲人”为敌的武林门派。一开始不知是谁脑洞大开,随意起了个很恶俗的名字,叫做“北斗神拳”,结果招致一片强烈抗议——用拳头怎么打得过人家的板砖闷棍?
接下来,有关部门在内部举办了名称征集活动,于是又冒出了精武门、琼华派、万花谷、天策府、藏剑山庄、天下会、金钱帮等等一系列缺乏想象力的奇葩名字。最后还是看不下去的新道教主事人盗泉子,借鉴一部仙侠电视剧里的设定门派,以《山海经》中的长留仙山为名,将这个新门派定名为长留派。
然后,为了突出长留派的“澳洲特色”,与明朝本地的武林门派区别开来,长留派弟子所用的兵器也别具一格,乃是三棱军刺和西洋细刺剑!前者的杀伤能力,在现代战场上久经考验。而那看似玩具一样的西洋细刺剑,其实在格斗中同样战绩不俗——须知此物最早的名字叫做穿甲剑,乃是从贵族决斗中发展出来的街斗利器,完全放弃了砍劈的功能,将一击致命的功能发展到极致,那极细的剑身,既分量轻便容易携带,又可以轻易穿透人体躯干,造成严重的脏器出血和体腔内感染,这在古代基本就是死路一条了。
当然,这种武器在大军对阵的时候,确实用途有限,但是在江湖斗殴之中,却绝对是堪称利器——如果这东西当真是华而不实,缺乏实战价值的话,西方绅士们又怎么可能一直将它佩带到二十世纪?
即使在东方的街斗战场上,这东西的杀伤力也同样不差——与完全依靠刺击作为杀伤手段的西洋剑相比,传统的中式剑还保留了一些砍杀和格挡的招式,所以剑身不能打造得太长,至少在挥舞时不能砍到地面,刃长不如西洋剑。这样一来,在广州本地“大侠”拿着传统的中式剑,当街对战手持西洋剑的长留派弟子之时,在中式剑刺到对手之前,自己这边就很可能已经被西洋剑戳进肝脏了!这可是致命伤!
虽然在东方,也有一些双手式的大剑和苗刀之类可以打造得很长,但是那毕竟不是普通人能玩得动的。
而更重要的一点是,这西洋剑乃是西方传承了几个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