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岭南无战事(下)(2 / 7)
但问题是,流的血太少了,对于征服者来说也并非单纯的好事,而是同样会带来一系列的麻烦。
——在完成了对广东全境的初步占领之后,盟军在统治初期的总体治理方针就是维持稳定压倒一切。在主要城市进行各项现代化建设,以吸纳社会闲散劳动力。在乡间则尽量镇之以静,除了拒绝承认明朝缙绅的免税特权,要求重新清丈田亩,向各个村镇摊派“合理负担”之外,并没有祭出土改这个大杀器。
因为,对于坐拥澳洲、南非和南北美洲上千万平方公里疆土的华盟而言,肥沃的田地根本是一钱不值的东西,黄金白银之类的贵金属对他们而言也并不缺乏,真正能够让各个加盟共和国抢破头的值钱东西,唯有人口一项而已。如果在广东实施了土地改革,给农民分了地主大户的田地,就意味着重新把农民牢牢束缚在了故乡的一小片田地上,反而严重削弱了人口流动性,不利于有关部门的招募移民工作。
而且,跟以往的任何征服者都不同,穿越者的军队根本不需要依靠广东本地的赋税来供养,只要这片土地能够源源不断地给各个加盟共和国提供移民,那么就是占领当局一文钱的赋税都不收,占领军也能够靠着各个加盟共和国的接济过得很滋润……所以总体而言,广东全省在易主之后,赋税水平是大为降低了,至少农税这一块,更是被减免得只剩了一个零头。虽然有关当局也知道,这样大规模的减税,只会让地主趁机提高租子,未必能让百姓得到多少实惠——从古到今,地主大户们从来都只会向农民转嫁负担,却绝不肯跟穷泥腿子们分享半点好处。但既然已经拿了这么多的好处,这些地主缙绅至少也该安分些了吧!
可遗憾的是,这么做的结果,却是事与愿违。即便占领当局已经拿出了如此多的利益,用于收买旧的上层地主缙绅,只求保住一个稳定的大局,但广东乡间的地主大户们依旧毫不领情,反而是骚乱不断——其中一个不太重要的原因,是盟军虽然没有瓜分他们的田地,但却依然在招募移民,不断地对一干佃户诱之以利,自然也损害了大户们的利益。而最根本的原因则在于,广东这片地方实在是和平得太久了,以至于相当一部分目中无人的缙绅大户们,已经是头脑严重僵化,完全没有适应动荡乱世的丛林生存法则。这些人不仅极端顽固地拒绝承认拳头就是最大的真理,反而天真地以为只要会写一手八股文,那些卑贱武夫就应该向他们乖乖低头……甚至还妄想从澳洲人身上勒索发财!结果就是搞得广东乡野一时间群魔乱舞。
在这些刺头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