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余杭镇扫荡战(上)(4 / 7)
到最起码的资金。所以,朝廷除了勉强挤出仅有的一点儿财政收入,供养最后几支稍微象样一点的边防军之外,就只能极为天真地希望老百姓在承担沉重的赋税徭役之外,还要自愿自觉地主动自掏腰包帮朝廷保卫帝国……
结果,当髡贼入侵的消息传来之后,按照这个年代的惯例,刘知府很自然地紧闭城门,绝不出击,同时又派人通知各处乡镇,号召当地的缙绅土豪们组织乡勇,自己来保卫桑梓。而衙门里的书办也翻出了嘉靖年间的老档案,稍微改了改年号、人名和地名,就原样誊抄了若干份,随即向四乡八里发出了《关于在全杭州府范围内加强团练建设的通知》和《关于杭州团练建设的几点指导意见》等重要文件……
当然,在这个时空没有叫这两个名字的文件,但是类似内容的文告、札子之类的东西还是有的。考虑到浙江已经很久没有打仗了,民间恐怕不会有多少军事人才。所以按照嘉靖年间戚继光抗倭的经验,知府衙门给周边乡镇发出的文告上,尽可能详细地阐述了各村寨应该怎么组织团练:每户的16~60岁的男丁都要登记入册,三丁抽一丁参加常备军事训练,男丁少的家庭可以几家推举一丁。甲长要起到“先锋模范”作用,也就是说,每个甲长要充当“练头”,亲自带领勇丁打仗。各村镇都要设立公所,由当地缙绅出任公所团总。乡勇们每天要操练,白天巡逻,晚上站岗,对周边的河道和道路严加监视。同时规定了各村之间的联络信号,一声号炮是提醒各村有可疑状况,两声是髡贼即将到来,三声就是敌人已经到达。
这些文告上原本还附有建筑图样,指导各地村镇如何修筑坚固的防御工事。只是如今髡贼已经盘踞杭州郊外,马上就要四出打草谷,根本没那么多时间给乡民们搞什么深沟高堤、高墙固垒了。所以,杭州府衙也只得告诫地方乡绅们能守则守,实在守不住村镇的话,就往远处还没遭兵灾的县城疏散……
※※※※※※※※※※※※※※※※※※※※※※※※※
在杭州西郊的余杭镇,还没等到髡贼前锋抵达,光是知府衙门发来的公文,就已经让世居此地的沈陈两大家族鸡飞狗跳了——作为比邻而居的地方势力,这两大家族平时多有龃龉,械斗什么的也是常有的事,但到了这等需要同仇敌忾的时候,两家总算是还有点大局观,暂时是不再去纠缠往日里的那点儿旧怨了。
关于究竟是据守镇子迎战髡贼,还是交保护费花钱买平安的问题,今年已经八十多岁,小时候曾经亲身经历过倭乱的沈家族长沈天德,当即就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