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福建暗流(中)(4 / 7)
、纷纷哗变,无数流寇横行陕西、山西、甘肃、河南各省,搅得全国动荡不宁。
只要稍微比较一下得失,就该明白明末的朝廷国力,已经根本支撑不起这种堡垒战术了。
既然这种堡垒战术如此糟糕,既浪费钱又没成效,还有巨大的后遗症,为何明廷还硬是要抓着不放呢?
因为它跟漕运一样,有一个最大的好处,那就是方便大家伸手贪污!
显而易见,花费巨资搞那么多个根本守不住的工程,对于有关部门来说,真是太适合贪污工程款了——敌人来袭,堡垒陷落,然后被劫掠和拆毁,在造成大量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之余,也会将有关人员全部贪污工程款的痕迹给毁灭得干干净净。
所以,只要堡垒修到哪里,腐败就延伸到哪里。那些黑心官儿把堡垒修成豆腐渣工程还是轻的,直接在账单上瞎编一些不存在的据点,专门用来向朝廷骗钱也是常事!反正等到女真兵一来,就是玉石俱焚,一片废墟哪怕朝廷事后想要派人来查账,也无处可查……除此之外,朝廷花名册上的十几万关宁军,分散在二十几处堡垒里,互相无法支援,女真军一旦来扫荡,明军自然是兵败如山倒,死亡溃散无算,一场败仗下来,所有吃空额的痕迹也被消除得干干净净,真应了王在晋的那句话:“食粮则有,临敌则无!”
于是,孙承宗在辽西建立的堡垒群,不但成为了女真人定期组队刷怪、爆出粮草军械的固定补给站,还成了辽西将门每年敲诈朝廷的聚宝盆。更要命的是,辽西将门也是官场老油子,很懂得法不责众和抱团发财的道理,于是就跟漕运一样,自从辽西堡垒群开工之后,从内阁六部到地方大员,不知道多少人都从这里面沾手分肥——朝廷的财政收入几乎都在这里了,凡是有点能耐的家伙,都会想办法从这里捞钱啊!
结果,大明帝国每年砸锅卖铁地往辽西投入五六百万两银子,为此搜刮得天下百姓群起而造反,结果却是养肥了从中枢文官到辽西将门的一大帮吸血鬼、吞金兽,还把辽西将门给养成了不受朝廷控制的藩镇,只肯大把地拿粮饷,不愿意好好打仗,捎带着让女真人抢走大量钱粮和物资,变得一日比一日强壮。
所以,尽管辽西堡垒群把朝廷财政拖得基本崩溃,但从内阁重臣、朝廷六部到参与辽西堡垒群建设的各方势力,当然还有作为直接当事人的辽西将门,都不愿意改用王在晋的方略,撤回山海关节省开支,让朝廷喘一口气。因为朝廷一旦花费的少了,他们这些贪官污吏能捞到的好处也就少了。而胆敢强行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