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崇祯四年的二十七个瞬间(十三)(7 / 11)
幸好,这也正是荷兰人的强项:如果连起码的契约精神都没有,荷兰人怎么可能把生意做到全世界?
于是,普特曼斯总督的业绩很快蒸蒸日上,巴达维亚的总公司对他褒奖有加。而他个人的好处也滚滚而来——这让普特曼斯总督多少感到有点羞愧,因为这完全是捡了总公司的便宜,而不是靠他自己的努力。
总之,协议签订之后不到半年,大员港就从一个几乎要被放弃的破产贸易据点,一跃成为了荷兰东印度公司业绩表上的一颗“明珠”!特别是这些“澳洲人”不像福建和广东的中国商人那么迷恋白银,而是对公司能够提供各种货物都有极好的胃口——从金属到木材,从染料到皮革,还有奴隶、麻布……几乎什么都收购。这使得荷兰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中的“银荒”局面大为缓解。
然后,在这一年多时间里滚滚而来的巨额利润,不仅让大员港的财政状况首次扭亏为盈,职员和雇佣兵都补齐了欠薪,还让总督大人有了足够的经费,来继续修建原本已经被迫停工的热兰遮城堡。
但由此导致的坏处也是有的——在巴达维亚总公司那份双边贸易协定的基础上,普特曼斯总督不得不跟入主台湾的澳洲人又签署了一份补充协议,承认台湾是澳洲人的土地,然后澳洲再将大员港以及周边的一部分土地划为荷兰租界,租期二十五年,租金则是象征性的一个荷兰盾,逾期可以重新商议续租。另外,荷兰人可以在租界以外自由旅行,但不得在租界外从事贸易之外的活动,比如向原住民征税或结盟等等。
从此,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湾的势力,就被压制在了大员港附近的方寸之地——虽然限于微薄的人力物力,他们之前也仅仅在岛上占了这么一小块地盘,但并不妨碍普特曼斯总督把整个岛都在地图上插上荷兰的奥兰治亲王旗。可现在,他却只能坐看澳洲人的军队和移民如潮水般涌入台湾,以惊人的速度在打狗地方兴建起了高雄市,同时迅速扫荡周边的猎头族土著,开垦出一片片稻田、菜畦和甘蔗园……
早在澳洲人登陆之前,那个名叫张伟的家伙就已经剿灭了距离高雄最近的塔加里扬社土著人。到了今年秋天,伴随着一场空前血腥的大扫荡,澳洲人又毁灭了曾经打败过荷兰人的麻豆社,据说麻豆社的首领莫纳带领族人无比英勇地战斗到了最后一兵一卒,而他的妻子儿女也壮烈地选择了集体自杀……但在“澳洲人”的强大实力面前,他们的反抗就如同挡在车轮前方的螳螂一样,从一开始就注定只有被碾碎的下场。
随着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