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崇祯四年的二十七个瞬间(十三)(2 / 11)
特曼斯总督低声嘟囔着,同时将复杂的目光投向一艘正在缓缓出港的海船——这是一艘体积相当于西班牙盖伦船的大船,但船型要修长和美观的多,两根桅杆之间的烟囱正在不断冒着黑烟,而在桅杆的顶端,则高高飘扬着一面蓝底白星的启明星旗……
——这就是普特曼斯总督近年来一切欣喜与苦恼的来源,同时也是大员港荷兰殖民地的噩梦和救星。
“……可是……这座福尔摩沙岛,却从此不再属于尼德兰联合省了……”他无奈地叹息道。
回顾1629年,普特曼斯总督刚刚来到大员港上任的时候,这个小小的殖民据点正处于极为窘迫的困境之中:一方面,与中国的贸易因为福建沿海各路海盗的争斗而陷入停顿,与日本的贸易也因为外交冲突而中断(荷兰人想要在台湾设置海关,对来台贸易的日本商人课税,但日本不承认台湾是荷兰领土,双方爆发矛盾),从福尔摩沙(大家都知道这是荷兰人对台湾的称呼吧)的土人和中国移民身上同样榨不出足够的油水,大员港荷兰商馆的财务状况处于连年的赤字状态。另一方面,菲律宾的西班牙人同样盯上了这座岛屿,不仅在北方的鸡笼(基隆)和淡水两地修筑了城堡,还一度从菲律宾派遣了武装船队攻打大员港,如果不是一场奇迹般的风暴吹散了这支西班牙船队,当时防御力量极为薄弱的大员港几乎是注定要陷落了。
仿佛是屋漏偏逢连夜雨一般,普特曼斯总督还没到任,台湾的两个福建移民首领张伟和何斌,就掀起了一场抗税叛乱,把前去征收实物税的荷兰税吏给打得半死赶了出来——好吧,普特曼斯总督私下里也承认,前任总督不仅向这些中国人征收人头税,还要没收他们辛苦栽种甘蔗生产出来的全部蔗糖,确实是有些过分了。但若不如此的话,连续几个月没做成一笔海上贸易的大员港,又该拿什么给雇佣兵发军饷呢?
(说明一下,早期台湾尚未开发之时,出口的“大宗”商品是鹿肉、鹿皮。等到崇祯年间大规模种植甘蔗之后,才有蔗糖可以出口,也是郑成功时代的重要财源。但甘蔗园不是一天就能建立起来的,在1630年前后,台湾能出口的蔗糖还很少。而且,跟获利丰厚、规模巨大的对日、对华贸易相比,当时台湾岛内的这么一点儿可怜出产,对于号称“海上马车夫”的荷兰商人来说,根本连塞牙缝都不够。一旦对外贸易断绝,迫使荷兰人居然要靠搜刮岛民来过日子的话,那么不堪重负的岛民就真的只好造反了。)
于是,普特曼斯总督刚一上任,就不得不竭力搜刮兵力,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