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哆啦a梦?阿蒙神?(下)(2 / 4)
安度过劫难。于是,守护神的概念就这样诞生了。接着,这个模糊的概念又逐渐有了具体的形象和名号,然后出现了庙宇和祭司,打着祭神的旗号获取权利,最终形成了宗教的雏形:这也是古代君王控制舆论、维持统治的一件重要工具。
但问题是,对于古代国家的君王来说,这种官方宗教的兴盛,虽然有助于控制思想和舆论,保证社会的稳定性。可也会导致神庙势力的日趋膨胀、尾大不掉,乃至于最终吞噬国家的财源和人力。
总的来说,古埃及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法老作为“活人神”和神在人间的代理人实施王权,借助宗教宣传加强自己的神性,加强统治基础,神官祭司集团为了自身的利益或者为了统治阶级的利益,积极宣传法老的神性;作为回报,法老对神庙给予丰厚的赏赐,从而让神官祭司集团的权势逐渐加强——先是拥有了大片的耕地和成群的牲口,然后又有了金矿、铜矿以及某些城市的税收,如果再算上虔诚的百姓经常施舍给神庙的供奉,这些僧侣的财富已经远远超过了埃及国内的任何人,甚至包括法老在内!
从宏观上看,埃及主要的社会生产几乎全部归属神庙控制,神官集团掌握着几乎整个埃及的人力物力,法老则是依靠自己掌握的军队,跟祭司集团保持平衡。这样一来,当法老能征善战,军力强盛的时候,对神庙的控制还比较有效。一旦法老的战争能力减弱,王权和神权的天秤,就会向神权倾斜了。更要命的是,古埃及法老政府的官员选拔,也都被神庙控制——因为政府官员不能不懂得文字,而象形文字的语法和传授都被神庙严密控制,法老想要统治国家,就无论如何也绕不开神庙的知识分子阶层。
既然神庙拥有了如此强大的经济实力和人脉资源,自然也就有了干涉世俗政权的资本。更为有利的是,在古埃及,神官们占据着道德制高点,掌握了舆论宣传阵地,因为他们是神灵的喉舌,肩负着神仙人间代言人和形象代言人等诸多职责。简而言之,就是在神权至上的时代,神官们完全可以像现代政客一样凭着三寸不烂之舌来左右选民……哦,不对,是古埃及老百姓的公众情绪,轻易掀起“群体性事件”……这样一来的话,法老简直要坐不稳位子了!万一哪天和神庙方面翻脸拍了桌子,接下来弄不好立刻就有被僧侣们蛊惑大批暴民闯进王宫砍了脑袋的危机!
面对如此势力庞大而又无孔不入的神权集团,古埃及法老之所以还能够保持自己的权力,而不是让埃及变成跟旧西藏那样政教合一的神权国家,主要是因为埃及的神明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