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赚钱好辛苦(下)(3 / 5)
珍禽异兽来付账——亏得有哆啦a梦提供的【自动典当机】,可以随时把货物变现,否则这样的生意还真不知该怎么做。但最终达成的交易量之少,还是让穿越者们深感不满:
“……这就是目前整个埃及最有购买力的一群人?一整天闹闹哄哄地折腾到最后,居然连三十亿円的交易量都没有凑足!咱们要怎样才能还清哆啦a梦的一百八十亿円债务啊?”马彤学姐有些不满地嘀咕说。
“……耐心一点啦!马彤学姐!在埃及这个除了砂子还是砂子的地方,能做成这点生意已经很不错了。”
看着账本上最后算出的那个可怜巴巴的数字,王秋也是忍不住摇头叹息,“……唉,古代西方那些史书上,总是把埃及说成是多么多么的富庶,但现在看来,分明也就是一个缺乏购买力的穷地方嘛……”
※※※※※※※※※※※※※※※※※※※
古代的埃及这块地方,应该算是富庶的呢?还是贫穷的呢?
嗯,严格来说,这似乎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要知道,关于“富庶”这个概念,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国度,都有着截然不同的标准。正如同十九世纪的英国殖民者,把日后贫穷不堪的印度视为皇冠上最耀眼的一颗明珠,却把日后富得流油的海湾地区阿拉伯国家,看成不值几个钱的贫瘠无用之地一样——由于技术水平和认识能力的变化,古代人眼中的所谓“富庶”,其评价标准也和现代人的看法完全两样。
首先,在古人眼中,埃及肯定是一片富庶之地,因为这里盛产粮食,而粮食这玩意儿一直是古代世界最坚挺的硬通货——在定期泛滥的尼罗河水滋润之下,古埃及人拥有了环地中海地区最肥沃的耕地,以及最丰饶的农作物收成,可以拿出大量的余粮用于出口,喂饱大半个地中海世界文明圈。
因此,古罗马人把埃及称为“地中海的面包篮子”。在古罗马帝国时代,埃及每年都要向意大利运输超过十万吨的小麦,用以供养那些好逸恶劳、整天看角斗不干活的罗马公民。
可问题是,埃及的这些粮食在古代世界或许称得上价值连城,关系到一个帝国的生死存亡,但在现代世界,却不过是一艘集装箱船的运载量而已。看上去数量惊人的十万吨小麦,在世界估计也就能卖出两亿多人民币,或者说三十多亿日元的价钱,还不够一架私人喷气机的价钱——这就是万恶的工农业剪刀差啊!
而若是想要从古埃及敲骨吸髓地搜刮出这么多小麦,却不知道要饿死多少农夫,惹出多少骚乱……更别提最近